144
首页 文化 文化动态

“发自内心的东西才最能打动人心”

2022-09-27 10:03 来源:延安市融媒体中心

“发自内心的东西才最能打动人心”

——八旬老人郭金华的艺术人生回眸

“南来的大雁北去的风,信天游唱给毛主席听……”近日,记者见到了86岁的郭金华老人,虽然他现在手脚不灵活,记忆力减退,但对自己创作的《信天游唱给毛主席听》却记忆犹新。

郭金华,笔名郭桦。1937年出生于富县羊泉镇太宜村。1956年延安中学毕业后,正值国家加强中小学教师队伍专业化培养,因特长文学创作被推荐到陕西省西安师范学校音乐班学习。

入校后,郭金华勤奋学习,热衷写作,创作了歌曲《公社幸福万万年》《勤工俭学红旗飘》,眉户剧《赶会》,儿歌《新棉袄》等文艺作品。这些作品被搬上舞台参加了西安市业余文艺调演,其中《公社幸福万万年》还获得西安市大专院校创作一等奖、《新棉袄》在陕西当时少有的艺术刊物《群众艺术》发表,郭金华因此成为学校有名的才子。

1958年暑期,西安师范学校组织学生去延安接受革命传统教育。他是延安人,便当了学生领队,带着同学们参观革命纪念馆、革命旧址。到宝塔山时,他看到下午金色的阳光照耀着,街头的人都喜气洋洋,想到路途中看见成群的牛、羊,回想自己的成长历程,不由得诵出“信天游唱给毛主席听、党是我们亲爹娘”这两句词。

在延安参观的几天,郭金华的初稿已确定。“感谢共产党感谢毛主席,让我们农村青年走入县城进入省城学习,这是一首发自内心感恩之情而创作出来的作品。”他充满感激地说。

郭金华回到学校,把创作完成的《信天游唱给毛主席听》拿到西安钟楼赛诗台朗诵,得到著名农民诗人王老九等人的赞扬。之后,《陕西日报》发表了该词。陕西省群众艺术馆干部张毓贤编曲后,词曲又发表在《中国青年报》上。

同年8月,由陕西著名女高音歌唱家贠恩凤在第一届全国曲艺汇演首次演唱,然后深入到农村、工厂、部队和街头、广场演出,观众人数达到11万人次,受到周恩来总理的高度赞扬,并广为传唱。

除了贠恩风等音乐工作者编唱外,《信天游唱给毛主席听》还受到很多音乐工作者的喜欢,被不断编曲、演唱。60多年过去了,中国已经进入了新时代,《信天游唱给毛主席听》和歌颂伟大祖国辉煌历史的无数优美的时代旋律,依然唱红大江南北,唱响长城内外。

“我非常欣慰,这首歌能得到这么多人的喜欢,我也因为这首作品让大家熟悉。只要做一点有益于人民的好事,人民就会对自己有所回报。”郭金华感慨道。

“郭老师是老艺术家,敬业忠于职守,而且对音乐热爱,对音乐工作有独到的见解,他的作品一个是赋予陕北的地域特色,有信天游的风格,再一个就是写的作品发自内心,由衷地发自内心的东西才最能打动人心。”洛川县作家协会名誉主席黄玉良赞叹。

1980年,郭金华调入洛川县文化馆任群众艺术辅导干部后,一直从事搜集、挖掘、整理洛川民间音乐和民间文化工作。他曾先后撰写了《浅谈洛川秧歌》《浅谈洛川蹩鼓起源发展及社会功能》论文,并被选入《陕北秧歌研究》一书。还先后完成了《洛川民间歌曲集成》《洛川民间舞蹈集成》《洛川民间文学歌谣》等书册,他所收集的民歌,已有十余首选入国家卷,40余首选入省卷,上百首选入地区卷,并编入了《洛川民歌》卷册。他先后被评为省、地、县先进工作者,他的数十篇论文和文艺作品发表在国家级和省市级刊物上,并多次获奖。他被中国民间舞蹈研究会吸收为会员,为陕北民间舞蹈大秧歌学术研究会理事。

“懂得感恩,人人都有奔头,人人都有前途。”郭金华说,现在的青年一代生长在幸福的时代,应该好好努力,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做出一定的成绩来回报社会。(通讯员 吴舒捷 王刚 记者 孙艳艳

【纠错】责任编辑:王爱荣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