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4
首页 新闻 延安 县区 志丹

志丹:开起“文明大篷车” 乡风民风美起来

2021-03-16 10:48 来源:延安市融媒体中心

“早餐馍午餐肉菜要新鲜,朋友们一聚会抢着掏钱。新时代新思想有多和谐,农民的好日子越过越甜。”

在志丹县文化馆新时代文明实践基地的非遗小剧场里,一曲地道的陕北说书《刘老三颂党恩》,以深受当地群众喜爱的传统艺术形式道出了如今陕北人的好生活和精气神。

“陕北人民喜欢用文艺的方式表达内心情感、传递喜怒哀乐,以文化的形式传播新思想、培育新风尚,最符合当地实际。”志丹县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办公室主任高昀介绍说,“志丹人民上世纪四十年代用信天游歌颂共产党、歌颂毛主席,现在用新民歌歌颂共产党、歌颂新时代。”

类似这样的文艺演出在志丹还有很多。采访期间,记者在县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艺术培训基地现场观看了一台“文明大篷车”节目展演——热闹喜庆的陕北大秧歌、幽默的诚信主题小品、悠扬的陕北民歌……志丹县“文化轻骑兵”文明演艺志愿服务队员们的专业表演,使群众在享受文化盛宴的同时,也受到了道德的滋养和熏陶。

“文明大篷车”将普法宣传车、文艺舞台车、流动图书车、农业科技直通车等8类车辆服务功能打包整合,招募培训一人多能、一人多技的志愿者,组合式开展传思想、讲家风、演节目、放电影、送荣誉等15项志愿服务活动,让广大群众在一场活动中获得多样服务,在一次参与中享受多种体验,既降低了运行成本,又对上了老百姓的爱好,在关心群众、服务群众中教育群众、凝聚群众。

一辆辆满载着暖心特色服务的“文明大篷车”,让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真正成为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的舞台、倡导移风易俗的平台,在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的同时,不断铸牢文化自信,培育乡风民风。截至目前,志丹“文明大篷车”驶入乡村集市、节会和婚庆活动现场413次,教育群众6万余人次。

志丹县义正镇花石安村则成立了“新时代乡贤会”,把新风良俗树起来。

“现在生活条件都好了,但是在农村,封建迷信活动仍然存在,一些地方婚丧嫁娶讲排场、比阔气,大操大办、铺张浪费严重,人情攀比成风等不良习俗普遍存在”。金丁镇赵沟门乡贤志愿者米玉金说。

“烟不能超过30元,酒不能超过80元,酒席9个凉菜、4个热菜……按照这样的标准下来,每家过事情最起码能省2万元,这对于农村家庭来说不是一笔小数目。”61岁的任智是花石安村“新时代乡贤会”会长,也是村里“老管事”。

为了制止这种铺张浪费现象蔓延,花石安村成立了新时代乡贤会,在群众中有威望、有能力,又会管事的任智被推选为会长。“要让我管事,先听我安排。”对于要过事情的家户,新时代乡贤会成员三番五次上门劝说教育,过了两三宗事情以后村民的认可度就高了。

“我们充分发挥乡贤‘熟人效应’,引导乡贤为家乡发展建言献策、出钱出力,用乡贤口吻宣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讲述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移风易俗、家风家训、乡村振兴等一系列新论断、新观点;筹集资金设立文明大礼包,为80岁以上老人过生日送蛋糕,资助贫困大学生,优待优抚军人军属,帮扶慰问残疾户、重病户。”保安镇街道办新时代文明实践所所长杨文富这样形容新时代乡贤会。

双河镇刘家湾村民高启富前两年因为宅基地和兄弟起了矛盾,两户大人娃娃见了面连招呼都不打,疙瘩一直解不开。“多亏了村上的乡贤会,他们多次上门帮我们两家调解矛盾,现在话说开了,就像水拨开了一样,两家人和和气气,正月天还一起去永宁山浪了一圈。”高启富一提起话茬就无限感慨。

 

【纠错】责任编辑:许敏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