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4
首页 新闻 专栏2024 延河温澜

当好高铁建设的“眼睛”

2025-05-02 10:08 来源:延安市融媒体中心

当好高铁建设的“眼睛”

——记西延高铁13标段项目部工程技术高级测量工冶学斌

冶学斌正全神贯注地操作着全站仪    记者 白雪 摄

冶学斌正全神贯注地操作着全站仪 记者 白雪 摄

“今天咱们测量一下接触网的平面位置,先找准点位,对面半山腰位置和桥头这块都要放棱镜杆……”4月28日,在西延高铁13标段二十里铺特大桥的施工现场,中铁二十一局集团西安—延安高速铁路13标段项目部工程技术高级测量工冶学斌正全神贯注地操作着全站仪,他的双手稳稳调整着仪器,双眼紧盯屏幕,额头的汗珠在阳光下闪闪发亮。

“往左0.5毫米!”冶学斌通过对讲机指挥着200米外的助手。这个看似微小的调整,将直接影响未来高铁列车运行的平稳度。作为项目部的“测量尖兵”,他每天要在这样的施工现场完成1000多个测量数据,日均行走至少7公里,十几公里更是家常便饭。

“测量工作虽然看起来很不起眼,但是它就像高铁建设的‘眼睛’,通过精准的测量,定大方位、定高度,决不能粗心大意。”冶学斌说,从2021年5月份进场到现在,他已经测了将近3万个数据,累计行走超过10220公里,足迹遍布标段每个角落。

常年户外作业让冶学斌的皮肤看起来黝黑粗糙,但这个憨厚朴实的西北汉子,炯炯目光中透露着坚韧。“这是我参与建设的第二个大项目,之前在银西高铁干了好几年,技术硬了,经验足了,遇到问题自己心底也有数了。”冶学斌说。

每天7:00,冶学斌总会准时出现在施工现场,轨道放样、高程测量、监测网复测……每一项工作他都不会放松,反而是精益求精。他的付出,也让周围的人看在眼里。

“西延高铁项目工期紧、任务重,对于我们来说,像冶学斌这样的测量员,他们每多测一组数据,项目建设后续工序就能少等一天。”项目总工罗玉生说,测量工作绝对不能出误差,一旦出现误差,所有的东西都是错误的,这项工作考验的不仅是专业能力,还体现着责任心和细心程度。

“今年‘五一’假期,项目上不停工,我就不回家了,你好好照顾好你自己和咱们家里……”微信对话框里,这位工作中的“铁汉”也有柔情的一面。

冶学斌是青海省海东市民和县人,由于工作原因,他常年在外奔波,一年到头也回不了几次家。这个假期,他要继续坚守项目建设现场,不停地测数据、盯进度。

“结婚后,有时候很内疚,感觉自己对家人的陪伴太少了。上次回家还是过年那会儿,每次想家了,就只能更卖力地工作,让自己忘记那种感觉。”冶学斌说。

阳光照射,日头越来越晒,冶学斌再次扛起了全站仪,大步流星地向着下一个工点走去。不一会,他完成了测量工作,随后紧盯着数据,汗水从额头上滑落。“看,这就是咱吃饭的家伙,够20斤重,我一天到晚背着这价值几十万的仪器,满场子跑。”冶学斌指着全站仪打趣着。

夕阳西下,冶学斌完成了一天的工作。站在桥头远眺,蜿蜒的高铁桥梁如巨龙般穿行在黄土高原的沟壑间。他的目光更加坚定了,作为西延高铁的建设者之一,四年来,他和高铁共同成长着、变化着。

“西延高铁是延安的首条高铁,等到正式通车,就标志着革命老区进入了高铁时代,能参加到这个项目中,为这个项目出一份力,我感觉所有的辛苦都是值得的。”冶学斌笑着说。 (记者 刘彦 白雪 秦政旺 通讯员 闫泽

【纠错】责任编辑:王爱荣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