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安持续推进充电基础设施建设
延安持续推进充电基础设施建设——
"桩”点绿色出行美丽图景
晨曦微露,在宝塔区枣园路石佛沟安置小区,市民高媛熟练地停车、扫码、插枪,动作行云流水。她笑着感慨:“过去找充电桩难如‘寻宝’,如今比找车位还轻松。”不远处,几位晨练归来的老人饶有兴致地围观,对这能让汽车“喝饱电”的新鲜事物议论纷纷。
看似平常的场景,正是延安充电基础设施建设蓬勃发展的生动写照。从城区到乡村,延安正以充电枪为笔,在黄土高原上精心勾勒绿色出行美好蓝图,彻底告别“找桩焦虑”,迈向“满电出发”新时代。
“星耀充”织就智慧充电网,让车主告别“寻桩焦虑”。走进延安新区莳玥母婴国际会所充电站,一辆辆新能源汽车如士兵列阵般整齐排列。市民刘先生刚结束充电,正拿着湿巾细致地擦拭仪表盘,他说:“今天来新区办事,路上车子突然提示电量不足,当时心里还小紧张了一下。不过现在方便得很,掏出手机打开‘星耀充’小程序一查,最近的充电站就在这儿,完全没耽误事儿。”如今,在延安,不管是高楼林立的新区,还是烟火气十足的老区,充电桩的分布愈发广泛,开新能源车出行的电量焦虑已成为过去时。
这份便捷的背后,是“星耀充”小程序构建的高效充电生态。延安城投集团星耀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技术员向记者展示其强大的后台系统。在系统上,实时反映着对应充电桩的使用状态,空闲、占用等信息一目了然。车主通过手机端“星耀充”小程序,就能清晰看到周边充电桩的实时情况,提前规划好充电行程,再也不用盲目寻找。
不仅如此,该平台还具备智能监控与故障预警功能。一旦操作不当发生急停等情况,后台系统便会立即捕捉到相关数据变化,自动生成故障提示,并精准定位到具体的充电桩位置。平台运维人员收到故障后,会迅速响应,第一时间安排专业技术人员前往现场处置。通常在车主还未完全察觉异样时,技术人员就已经在奔赴维修的路上,极大程度保障了市民日常的充电需求,让新能源车主们的出行更加安心、省心。“电力驿站”点亮山峁沟壑,充电桩激活了乡村振兴新动能。
当城市充电网络日益完善,一场以充电设施为主的能源革命也在延安的山峁沟壑间悄然展开。宝塔区蟠龙镇村民张先生谈及充电变化,满脸笑意:“现在生活好了,新能源车走进了很多家庭。以前充电要跑老远,如今家门口就能给车充电。”
延安针对农村分散居住的特点,采用“以镇带村”的建设模式,优先在乡镇中心布局快充站,在行政村建设慢充桩。农村充电桩的普及不仅方便了村民,还带动了新能源车的推广。在电价优惠和购车补贴的双重激励下,许多家庭将燃油车换成了新能源车,形成了“基础设施先行—激发消费需求—反哺设施建设”的良性循环,为乡村振兴注入了绿色动力。
光储充换构建零碳生态,超充技术开启了能源革命。
在长青路零碳光储充示范站建设现场,机械轰鸣,一片繁忙景象。
延安城投集团星耀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运营管理部部长孟江介绍道:“这些黑色的光伏板年发电量可达20.73万千瓦时,在阳光明媚、日照充足时,它们将转化的多余电能巧妙储存起来。储能系统与国网供电协同配合,即便遭遇连绵阴雨天,也能够稳定输出电力,确保充电桩正常运作,为新能源汽车源源不断地输送能量。”
一旁的华为液冷超充设备旁,技术员正在调试参数,超充技术让充电时间大幅缩短,喝杯茶的工夫就能续航300公里。
孟江向记者描绘着未来的智慧能源蓝图:光伏发电可随时供应充电桩,剩余电量存入储能系统以备不时之需。规划中的蔚来换电站建成后,车辆三分钟就能完成充电,比加油还快。此外,充电站还将配备自动洗车机、休息室等设施,并与各新能源品牌合作,建设车企品牌充电桩,为市民提供更加优质、智能的充换电服务。
记者从市发改委了解到,截至3月底,全市新能源汽车保有量达21270辆,其中纯电动8661辆,占比40.7%,非纯电动12609辆,占比59.3%。目前,全市已建成充电场391座,充电枪3399把,境内高速公路服务区27个,已实现充电站点全覆盖。
延安城投集团星耀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吴伟表示:“下一步,我们将继续加密居民区、景区站点布局,让‘充电无忧’成为城市低碳生活的新常态。通过技术赋能与服务升级,推动充电桩从‘基础配套’向‘价值生态’转变。”
充电枪连着的不仅是电流,更是绿水青山新希望。在这片写满红色记忆的热土上,一场关乎生态文明的“充电”变化已然开启。 (记者 周家天 秦政旺 赵合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