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电站里炼就“火眼金睛”——记国网延安供电公司变电运维班班长屈翠
在黄土高原的沟壑间,她用匠心守护电网脉搏,用创新点亮时代之光。
她就是国网延安供电公司变电运维班班长,新时代的电力工匠——屈翠。
只有书本远远不够
2005年,大学毕业的屈翠响应大西北建设国家号召,放弃省会城市工作机会,毅然来到延安这片红色土地。在岗位分配时,她主动要求去一线,守护330千伏黄陵变电站这个陕北电网的南大门。
刚刚工作时,屈翠发现课本知识远远不够,一切都是陌生的,但她深信打铁还需自身硬,就紧抓每个学习机会扑下身子学。在330千伏变电站扩建现场,趁着新变压器刚到货还未充油,屈翠瞅准机会进入设备内部,学习设备构造、原理;在330千伏永康变电站建设现场,紧跟技术人员,利用监造机会进入厂房制造车间,了解组合电器的结构、性能。她活跃于各种作业现场,做的笔记密密麻麻,不满10年就成为高级技师和高级工程师。
在国家将智能电网列为国家战略时,屈翠参与了全国首座智能变电站的改造项目。智能电网就是“电网2.0”,包括许多新知识、新技术,身边的同事和师傅也完全没有接触过。
带着一种自豪感和使命感,屈翠晚上通过网络学习智能变电站相关知识,白天向设计、施工人员请教,率先修编了智能变电站现场运行规程、电脑一键顺序控制典型操作票,还指导身边人员维护和操作智能设备,助力延安电网迈入高效智能新时代。
2019年,公司将超高压、特高压变压器消防改造列入重点项目。全省首座330千伏变压器消防系统改造中,屈翠是项目负责人。省内没有现成的技术经验可参考,屈翠下功夫研究技术标准,和施工人员同进同出,与特聘专家讨论技术难点,一遍又一遍复勘、绘图,修改完善施工方案。编写了变压器灭火系统功能试验卡、竣工验收卡和典型经验,为省内百余台同类变压器消防改造奠定基础,得到广泛应用,成为验收标准。
创新点燃工作激情
长年坚持对技术精雕细琢,屈翠被聘为中国电机学会成员,热衷于解决质量攻关、工艺突破难题,创新方法、工具,提高团队工作效率,消除电网安全隐患。
在电气设备上布置安全措施时,屈翠发现,警示红布尺寸单一,不能满足新型的多装置同屏布置作业需求;安全警示牌无法在屏柜上固定,影响作业人员走位,易位移,增加了作业安全风险。屈翠和队友设计制作了双吸式运行警示红布和安全警示牌固定挂钩,彻底解决了屏柜上作业安全措施布置难的问题。
冬季雪后,屈翠常常要和队友给高压设备除冰,防止冰挂引起高压设备短路。他们需举起长度4米左右的绝缘杆,敲击位于距离地面5米开外的冰挂,而绝缘杆顶端的金属敲击头没有小拇指大,地面操作难度极大,还容易碰伤设备的绝缘瓷瓶,瓷瓶裂纹后进水凝固可能发生炸裂,导致高压线路停电。
屈翠决心设计制作新的除冰工具,在激光切割前一晚上,她突然在《迷人的数学》一书上看到阿基米德发现的“四个半圆”图形,第二种样式与她的设计完全耦合。深夜,她立即与队友分享喜悦,与最崇拜的伟人有思维碰撞,这让屈翠更加痴迷创新、创造。
此外,屈翠还设计了工具箱,配置到单位的每座变电站,从此屏柜作业前的安装布置时间可节约三分之二,从而减少设备停电时间,缩减用户停电时长,深受行业好评。
屈翠和班员们的工作热情被创新点燃,技能得到了新的提升,大家心往一处想,劲儿往一处使,班组荣获了陕西省青年安全生产示范岗、陕西省劳动竞赛优胜班组等荣誉。
为解决专业技能梯队“断档”问题,屈翠紧抓作业现场讨论机会,就地列课题,向班员讲解技术难题。编写课件近20项,审核公司培训课件38项。通过钉钉、腾讯、国网大学等网络平台,将工作现场和集中录制的小课堂视频公开推送。多次对公司新员工进行培训,累计承担国网技术学院培训教学百余课时。
在为内部企业输送人才的同时,屈翠用自己的技能技术服务外部大客户。利用休息日,受邀在延长石油等企业,向用户变配电员工,讲解电力作业安全、变电站运维技术和标准化作业方法。
不停电就是最好的服务
2020年8月初,延安市启动二级防洪预警,屈翠连夜集结班员归队,开展屋顶覆膜、沟道强排,以高效的防洪措施守护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2021年夏末,全国多地的强降雨给变电站安全运行造成巨大威胁,国网公司把提升变电站防汛抗灾能力作为公司重点工作,屈翠担任陕西省公司变电站防汛专家组副组长,从公司防汛隐患排查到提升措施分析全方位参与,为提升民生电力保障的应灾能力竭尽全力。
2021年全国风电、光伏发电进入新发展阶段,延安地区多个风电新能源和新扩建项目急需验收投运,屈翠加班加点编写2万余字的《变电站验收投运经验萃取》材料,从技术上助力“十四五”新能源项目安全、按时投运。
2022年末,屈翠被调至运维检修部从事运检计划和绩效管理。注重用户停电时户的管控,把先转供后停电作为检修计划安排的基础。2023年全年停电时户数较2022年同比下降65.4%,“不停电就是最好的服务”,屈翠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为群众供电保畅的初心。 (记者 郝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