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4
首页 新闻 延安 政闻

传承红色基因 推进法治政府建设——访延安市市长严汉平代表

2025-03-11 18:13 来源:法治日报

“延安不仅有红彤彤的苹果,最重要的是有红色法治文化。我们的各项工作与红色法治密不可分。”3月6日,在陕西省代表团驻地,全国人大代表、延安市市长严汉平接受《法治日报》记者采访时说道。

640

今年严汉平带来的其中一项建议亦与红色法治有关。

“延安是全国爱国主义、革命传统教育和延安精神三大教育基地,成功创建首批革命文物国家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区,开展红色研学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严汉平建议在延安建设全国红色研学基地,倡议更多学子到延安开展红色研学,进一步推动红色基因的传承与发展。

“延安时期卓有成效的法治建设和厚重的红色法治文化积淀,为建设更高水平的法治延安提供了宝贵经验和力量源泉。”严汉平认为,红色资源不仅有旅游功能,更多的是学习、传承和践行。

“传承红色法治基因,是把延安时期好的做法、优良传统传承下来,更重要的是把优良传统与当下的工作有机融合,推动新时期各项工作质效、服务保障能力水平、工作作风形象建设全面提升,进而实现建设更高水平的法治政府。”严汉平说。

陕甘宁边区高等法院旧址坐落在延安市宝塔山南麓的龙湾山,当地群众称它为“法院山”。这里诞生了著名的“马锡五审判方式”。

如今,陕甘宁边区高等法院旧址已成为全国法治宣传教育基地、全国法院系统革命传统教育基地、全国监狱警察红色教育基地,还是国务院核定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在法治政府建设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严汉平介绍,延安法院推动红色司法文化与当代司法实践有机结合,创新打造“五色”法院文化体系,创新构建“十个少一点”社会治理工作体系等。目前,传承“马锡五审判方式”的人民司法优良传统,在全市法院系统全面推广。2023年,延安市中级人民法院“红色法院”文化建设项目被评为全国法院文化建设特色项目50佳。

严汉平认为,在推进法治政府建设中,学法、普法尤为重要。

“延安每年都会围绕重点工作,结合重要法律的出台,常态化开展法治宣讲,让法治精神深入人心。仅2024年,延安市开展法治宣讲4589场、受众40.7万人。”严汉平说。

说到普法,严汉平指了指门口的方向,“住在我对面的樊九平代表,因为一碗水端得平,深受群众信任。延安市以其名字命名了‘九平调解室’,不仅开展法治宣传教育,还参与矛盾纠纷的化解。”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加强法治政府建设。严格依照宪法法律履职尽责,推进政府机构、职能、权限、程序、责任法定化。坚持科学、民主、依法决策,加强政府立法审查,强化重大决策、规范性文件合法性审查。

严汉平指出,延安市充分发挥法律顾问作用,党政机关法律顾问积极参与党政部门“解忧”会和政府部门行政复议、行政诉讼案件听证论证等工作,确保政府决策在法治轨道上进行。

“当然,在法治政府建设过程中,难免会出现政府和其他市场主体之间发生法律纠纷的情况。”严汉平坦言。对此,延安市严格落实行政复议、行政应诉季度通报制度,提示相关部门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2024年第一季度、第三季度和第四季度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率保持100%。

从延安时期“十个没有”社会治理成功经验中汲取智慧和力量,深入开展新时代“十个没有”平安创建活动,为法治陕西、平安陕西建设提供“延安样板”;坚持“把屁股端端地坐在老百姓这一面”,推行“两说一联”(群众说事、法官说法、干部包联)便民联动机制……严汉平表示,延安在传承红色基因、推进法治政府建设方面取得丰硕成果,“我们将继续传承和弘扬红色基因,持续加力巩固全国法治政府建设示范成果,以法治政府建设助推高质量发展,让延安时期的法治精神在新时代绽放新的光芒。”

【纠错】责任编辑:许敏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