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逐向上的力量|宜川县黄河岸边专业造林队:让黄河在绿色中穿行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奔腾的黄河在宜川县创造了险峻而壮丽的奇观,但也造就了晋陕大峡谷陡峭的地形和稀疏的植被。
从2004年开始,多支造林队伍活动在晋陕大峡谷中的悬崖峭壁上,脚下是万丈深渊、面前是滚滚黄河,他们身背树苗和黄土,让数百万棵希望之树在黄河岸边的悬崖上安了家。黄河沿岸的山峁因之变得越来越绿,黄河水也变得越来越清。
在老窑科造林点,这里由于土层薄、含沙大、碎石多,造林的难度非常大。造林队员董学宁说,这里基本上没路,树苗只有用四川的竹篓背,树根的土球才不容易被颠掉,种下去成活率才能高。
树苗栽上了,没有水浇不行。董学宁所在的造林队在山顶挖了一个能蓄100立方米水的大蓄水池,要给这个蓄水池装满水,一辆罐车要跑20趟。
水有了保证,树苗的成活率自然就上来了。2019年以来,宜川县累计完成各类营造林39.7万亩,近年在壶口瀑布西岸5公里范围内就造林2.7万亩,苗木成活率达到90%以上。宜川的森林覆盖率由1980年的20.1%提高到如今的59.6%,实现了宜川区域在卫星版图上由黄变绿再到深绿的治理效果。
据宜川县林业局总工程师袁国荣介绍,经过多年的不懈努力,黄河沿岸第一重山脊直观坡面现在基本上实现绿色全覆盖,彻底改变了黄河沿岸灰色主基调。多年来,他们探索实践出石坑客土,蘸浆、埋苗这一套黄河沿岸石质山地造林的成熟的技术,将石质山地困难立地(困难立地指造林困难的立地类型,包括高陡荒坡、风沙侵蚀土地、石漠化山地、滨海滩涂、干热河谷、干旱贫瘠石质山地等。)造林的成活率提高到了90%左右,为黄河沿岸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作出了贡献,实现了让黄河在绿色中穿行的梦想。(记者 郑鹏 通讯员 梁鹏 张佳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