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4
首页 新闻 延安 县区 安塞区

农民技术员田间传“真经”

2022-05-12 09:48 来源:延安市融媒体中心

暮春时节,陕北大地上春耕正忙,更闻蔬果飘香。一座座、一排排、一片片新型日光温室大棚内,种植户们正忙着采摘销售新鲜时蔬、甜蜜瓜果。

在这些春收正忙的种植户中,有一小部分人,他们不只是种植大棚的农民,更是助力产业发展、助推农民增收、助效乡村振兴的农民技术员。杜来宏就是其中极受欢迎的一位。

“西红柿老是结不大,问题到底出在哪里?”

“辣子最近价格有点降,能不能再多联系几个客商来?”

“早上和中午点花有啥区别,要注意哪些细节?”

……

在安塞区招安镇白渠村大棚产业点上,记者见到了被种植户们团团围着的杜来宏,他正在一一仔细解答种植户们遇到的难题。

今年45岁的杜来宏是招安镇大湾村的大棚种植户,从2000年就开始种大棚。他说:“辣子、西红柿、黄瓜、豆角,还有草莓、西瓜、小瓜我都种过。”种大棚20多年来,杜来宏不断积累经验,有机会就到外面去参观学习,持续提升自己种大棚的技术水平、管理经验、销售技能等等,成效也是肉眼可见。

“今年种了5个棚,一棚最保守估计收入都在7万,总体算下来收入三四十万不成问题。”杜来宏说,种大棚就是自己给自己打工,只要人勤快,就能四季有活干,全年有收入,生活有保障。

人才是产业发展、乡村振兴的关键。设施农业是安塞区农业主导产业。经过30年发展,安塞已经成为陕北设施蔬果种植第一大县区。“为了进一步推动全区设施农业产业发展,安塞区长期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山东寿光蔬菜基地等合作,聘请专家来安塞进行技术指导培训。同时,我们在本地种植户中选取人品好、经验丰富、技术过硬的种植户作为农民技术员,随时随地为更多种植户进行技术、管理、销售等全方位指导。”安塞区蔬菜中心副主任郝海金说。

因为为人踏实诚恳、种大棚勤快细致,4年前,杜来宏被安塞区蔬菜中心聘为农民技术员,负责整个招安镇片区的大棚产业技术指导,从建棚到种植管理、从病虫害防治到时蔬瓜果销售等等,事无巨细地指导种植户。

“西瓜到了这个季节最主要的就是防红蜘蛛,防不好瓜皮、瓜瓤都得受损……”走进种植户王喜明的西瓜大棚,杜来宏仔细查看西瓜秧蔓和果实长势,叮嘱王喜明当前大棚西瓜管理注意事项。

“技术员对我们特别好,不论瓜果还是蔬菜他都懂,遇上病虫害或者别的问题,我们一个电话,他开着自己的车很快就能到棚里现场给我们指导。”王喜明说,这两年因为疫情原因,他们在销售上也常常需要帮助,杜来宏总是积极向政府部门汇报、找相熟的客商协商,想尽一切办法给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招安镇主任科员、分管棚栽产业的柳军告诉记者,招安镇全镇共有大棚480多座、拱棚600多座。杜来宏作为农民技术员,不少产业点从建棚、移栽到后期管理,再到产品销售整个环节,他都有参与指导。“特别是2020年建成的白渠村大棚产业点和谢屯村大棚产业点,种植户多数经验不足,杜来宏几乎是跟进式、蹲点式全程服务。”柳军说,通过技术员手把手地帮教,目前这两个产业点上种植户的种植管理销售水平有了很大提升,年棚均收益都稳定在7万元以上,棚栽业已经成为村民增收的一项支柱产业。

“做农民技术员忙是忙了不少,但我的想法就是希望能把我积攒的所有经验都分享给更多的种植户,让大家能把大棚蔬果种得更好,卖更多的钱,过更好的日子。”杜来宏憨厚地说。

记者了解到,目前安塞区累计发展设施蔬果6.9万亩,其中日光温室5.3万亩,拱棚1.6万亩。2021年,安塞区设施蔬果产量达30.23万吨,实现总产值12.4亿元。今年截至4月20日,全区蔬菜瓜果总产量已达12.81万吨,产值5.7亿元。

“设施蔬果产业这么红火,区上80多名农民技术员的贡献功不可没。”郝海金说,安塞区除了要再聘请更多知名专家教授指导全区设施农业产业发展,还要将更多年轻、有品行、有文化、大棚种植管理经验丰富的农民技术员补充到队伍中来,共同推动安塞区设施农业产业向着现代农业不断前行,持续提高农民收入,稳步推进乡村振兴。 (记者 刘彦 王冬) 

【纠错】责任编辑:王爱荣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