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航新征程 逐梦再出发——甘泉县2021年亮点工作回眸
又是一年奋斗历程,又是一段新的征程。转眼间,不平凡的2021年已经过去。这一年,高歌猛进,砥砺前行。甘泉县锚定目标实干笃行,一批企业及项目落户甘泉,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强劲动力,筑牢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压舱石”;这一年,潜移默化,普惠民生。乡村振兴取得显著成效,城乡添绿绽放新颜,百姓收入节节攀升,民生实事件件回声,社会治理迸发活力;
……
一幅经济强、生态美、百姓富、文明兴的现代化美好甘泉画卷徐徐展开,一笔一画重重地落在甘泉县全体党员干部向着使命集结的初心里,落在各项事业攀升出的数据曲线里,落在群众共享平安和谐幸福的笑脸上。现在就让我们通过这一个个“热词”,探寻一年来甘泉县勇毅笃行、担当作为的创新足迹。
甘泉大峡谷游客络绎不绝
1 新签约项目22个 签约总额32.25亿元
2021年,甘泉县实行项目开工倒逼机制,11个市级重点项目全部开复工,完成投资16.58亿元;46个县级重点项目开复工34个、开工率74%,完成投资16.71亿元。加大项目谋划、储备、争取力度,累计申报中央预算内投资、地方专项债券、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县城补短板强弱项等13大类178个项目,申请投资56亿元,目前已到位资金5.7亿元。坚持县级领导带队招商、叩门招商、产业链招商、以商引商,成功新签约项目22个,涉及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农产品深加工、文化产业、环保产业等多个领域。签约总额32.25亿元,总到位资金25.89亿元,市考指标任务24亿元,完成市考指标107.87%;外资任务500万美元,到位521万美元,完成市考指标的104.2%。
2 创新推出“信用甘泉”农村居民信用管理系统
2021年,甘泉县创新推出“信用甘泉”农村居民信用管理系统,并紧紧抓住农村居民信用建设这个“牛鼻子”,成立了由县委书记任组长,县长、县委副书记任副组长,其他分管常委、副县长参与的推进乡村治理联创联动工作领导小组。明确一名县级领导主抓,统筹谋划,精准施策,设计开发“信用甘泉”APP,采用联合鼓励激励、惩戒约束等手段,坚持一月一通报,一季一考核,有力地推动了农村信用体系建设。从2020年11月“信用甘泉”APP运行以来,注册用户达5.7万余人,录入守信失信信用信息16281条,供各级机构查询应用8276人次,社会知晓率和影响力已初步显现。不仅增强了全民重信守信意识,还构建了乡村治理联动机制、助推了乡村全面振兴。
乡村振兴局挂牌成立
3 实招打造全省现代农业“接二连三”融合发展示范县
2021年,围绕打造全省现代农业“接二连三”融合发展示范县目标,持续巩固壮大现代农业规模,加大科技投入,注重品牌引领,标准化打造示范园区,集约化配置生产要素,有序推进“3+X”特色产业提质增效。加快农业后整理步伐,将产业扶持重点由生产环节向加工销售环节转变,积极引进培育壮大一批农副产品加工企业,引进大型物流电商及关联企业集聚,打造全省智慧物流示范县、跨境电商先行区。着力推动工业经济提振释能和转型升级。坚持“稳油、增气、促转化”,全力支持油气生产企业稳产达效,着力在天然气深度转化利用上下功夫,一体化推进集气站、撬装站、气涡站和天然气净化厂、LNG交易中心等强链集成项目建设,推动油气生产、加工、销售全产业链振兴。坚持以工业园区为主阵地,优化产业布局,强化亩均效益,大力发展以农副产品加工、精细化工物流仓储产业为支撑的特色产业集群,真正把园区打造成为招商引资的主阵地、加工产业的集聚区和县域经济发展的增长极。
4 接待游客64.85万人次 实现旅游综合收入2.6亿元
2021年,甘泉县共接待游客64.85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2.6亿元,旅游产业已成为县域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甘泉县持续促进旅游业发展,优化空间布局,完善服务功能,升级旅游产品,创新营销模式,甘泉大峡谷顺利通过国家4A级旅游景区验收,并积极推进劳山国家森林公园4A级景区和石门豆腐小镇3A级景区创建。突出峡谷观光游龙头引领,带动绿色康养游、长征洗礼游、民俗体验游、历史活化游、休闲定制游同频和音,有效发挥旅游产业的牵引带动作用。不断催生出文旅、农旅、康旅等一批新产品、新业态,拉动三产繁荣,形成支撑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引擎,努力打造陕北生态康养旅游先行区,实现旅游竞争力和集聚效应大提升,不断提升甘泉旅游品牌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樊九平受表彰
5 延安智慧物流产业园开工建设
2021年3月,延安智慧物流产业园开工建设,先后成功引进了中通、韵达等国内大型物流电商及关联企业落户,与中铁西安局集团公司合作取得实效,并积极对接圆通、极兔、EMS等物流企业集聚发展。园区通过信息技术实施商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的一体化运作,使市场、行业、企业、个人联结在一起,实现从物流一体化到供应链一体化的物流服务,这对于改善县域投资环境、降低企业物流成本、促进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乃至全市农副产品销售,特别是延安年产400万吨苹果的销售具有积极推动作用。同时,也激发了极兔、圆通、EMS等更多快递物流企业强烈的集聚发展意愿,极大地带动了上下游关联产业发展,对支撑延安市打造国家物流枢纽试点市以及跨境电商试验先行区具有重要意义。园区建成投运后,可满足6户中小型智能快递物流企业入驻发展,且产业园紧邻包茂高速,交通区位优势明显,预计年发件量可达10亿件、进件量达15亿件,实现总产值30亿元,实现税收1.5亿元,提供就业岗位1万余个。
6 乡村振兴局挂牌成立
2021年5月7日,甘泉县乡村振兴局挂牌成立,标志着全县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进入新阶段。甘泉县乡村振兴局认真落实中央省市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决策部署,增强履职本领,巩固好、传承好脱贫攻坚中形成的好经验、好作风,用脱贫攻坚实践中的“金钥匙”开启乡村振兴的“致富门”。针对已建成的229处安全饮水工程,建立长效管理机制,并针对灾情影响,组建维修抢修队伍1支,落实乡镇级水管员6名,村级水管员265名。一年来,投资456万元,铺设水网管道1.22万米,新建维修水源处9座,更换水表49块,全县自来水通行政村、自然村达到100%,农村饮水安全“源头”“龙头”双达标。
学生们正在学习探讨
7 两名个人受到全国表彰
2021年2月25日,党中央、国务院决定,授予崔院强“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称号。崔院强是甘泉县水资源办干部,自2017年7月担任甘泉县石门镇魏家沟村第一书记以来,他为魏家沟村和全体村民发展致富排忧解难办实事,使全村60户建档立卡贫困户159人于2020年全部告别贫困。
6月28日,在全国“两优一先”表彰大会上,甘泉县桥镇乡桥镇村党支部书记樊九平被评为全国优秀共产党员。作为扎根基层一线23年的人民调解员,樊九平先后为桥镇村争取各类资金100余万元,改善提升了村里的基础设施,并构建了以支部为中心、“东羊南蜂西菜北果”为产业布局的“一中心、四产业”发展格局,不断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增加群众收入,形成了长期稳定的主导产业。从2020年4月起,“樊九平调解室”化解矛盾纠纷180余件,调解成功率达96%以上。“樊九平调解室”的经验做法得到省市推广,入围2020年全国创新社会治理典型案例。
8 党史学习教育真抓实干
2021年,甘泉县委党校依托甘泉红色资源和生态资源优势,沿着中央红军长征在甘泉境内的遗址,精心设计了长征体验线路和“重走长征路 启航新征程”主题活动,开发了情景教学课程《雪地大会师》。承接来自北京、上海、广州、成都等地的党性教育培训班和党日活动106期,培训学员5700余人次,已成为延安红色培训的重要延伸地;并坚持“传播精神、资政育人”办学理念,以争创全市一流县级党校为目标,着力用活红色资源、开设红色讲堂、培育红色智库、打造红色校园,用长征精神和延安精神凝聚推动甘泉经济社会长足发展的不竭动力。
9 城乡环境旧貌换新颜
2021年,甘泉县深入推进中省环保督查反馈问题整改,出境断面水质稳定达到Ⅲ类标准,空气质量优良天数累计达到333天。
甘泉县始终坚持“项目为王”鲜明导向,支持甘泉高质量发展,累计争取各类项目1279个,到位资金47.77亿元;成功招引项目42个,到位资金26亿元;累计实施治沟造地、高标准农田、府村川水库、210国道国境线改迁等打基础、利长远重大项目191个,完成投资112.75亿元。建成省级美丽宜居示范村3个,米家沟村被评为省级美丽宜居村,下寺湾镇被列为省上跟踪指导考核市级重点镇;县城扩容提质有序推进,大力开展“城市双修”,全力推进棚户区改造,瓦窑沟、主城区、西门坪3个片区完成老旧小区改造,曲里、太皇山新区功能日益完善,建成区面积扩展到4.6平方公里。清泉生活垃圾处理厂和医疗废弃物转运站开工建设,城市排洪防涝、污水收集、垃圾处理等基础设施短板加快补齐,城市管理向精细化、规范化、智能化迈近。成功创建为国家级卫生县城、省级园林县城,被列入全省重点支持的县域经济发展和城镇建设示范县之一。
10 居民幸福指数不断攀升
2021年,甘泉县教育教学水平显著提升,高考本科上线率提高至90.45%,取得近年来最好成绩,成功创建为国家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示范县和陕西省“双高双普”达标县。医疗卫生体制改革顺利推进,门诊报销范围持续扩大,基本医疗保障实现全覆盖,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均等化医疗服务。文化市场日益繁荣,公共文化服务网络更加完善,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得到满足,荣获全国“民间文学之乡”称号。就业服务保障体系不断健全,累计实现城镇新增就业3914人、失业人员再就业1158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8%以内。社会治理能力明显提高,连续7年被省信访联席会评为信访工作“三无县”,“樊九平式”调解模式入选全国创新社会治理典型案例。(记者 朱佳雨 通讯员 范筱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