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众在哪里,文明实践志愿服务就在哪里
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的主体力量是志愿者,主要活动方式是志愿服务。群众在哪里,文明实践志愿服务就延伸到哪里。
近年来,安塞区充分吸纳全区优秀干部、农技人员、道德模范、退休教师、创业带头人、致富能手等加入志愿者队伍,建立了一支支政治过硬、素质优良、结构合理的特色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队。
在安塞区城南盖河广场上,安塞区新时代文明健身实践基地的志愿者们开展给环卫工人送爱心早午餐的活动。冬日的陕北气温已降至零下,但环卫工人们吃着爱心餐,心里却是暖暖的。环卫工张万富告诉记者,“现在社会好了,献爱心的人也多了。我们虽然苦一点累一点,干这活脏一点。但是我们心里感到特别高兴,特别温暖。鼓励我们应该要把安塞的环境卫生打扫得更好一点,用我们勤劳的双手,让安塞人民有个舒适的环境。”
“一道道水,一道道川,满山的花儿朵朵开。党中央发文件,新时代精神文明大开展,咱安塞区委政府定方案,文明实践,咱乡村振兴大发展,17万人民日子甜……”一阵说书声在安塞区沿河湾镇沿河湾村的集市口传来。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开展以来,安塞区志愿者赵华英自编自唱了以新时代文明实践为内容的说书演出,用老百姓听得懂、愿意听、喜欢听的形式,让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飞入寻常百姓家”。
“我们说书的内容都是以新时代文明实践为主题,结合些基层的党组织或者村委会的一些工作到群众的田间地头、家门口给咱们基层的群众一宣传,所以收到的效果也是很好的。”赵华英说道。
长年累月来,安塞区不间断以“乡村大舞台”“新时代文化大篷车”推动先进文化到村户,深入开展“文化进万家”活动,全区组织文艺演出350余场。轻快又颇具韵味旋律,声声入耳、句句入心。
沿河湾村村民张怀春听了说书后由衷地说道“:现在你看我们街上的道路弄得宽宽的,楼房都盖起来,我们都住进去,现在老年人吃上养老保险,祖辈也没有享受过这么好的待遇。说书说得太好了,搞宣传正说到这个要害上。我们农村人也懂,上面的政策太好了。”
“你们看这样上肥方便,往下慢慢滴,省工省时又省力……”冬日时节,沿河湾镇茶坊村的大棚里却热闹非凡,李长平是村上的大棚种植能手,他积极上门给村民们教授西红柿的种植技术,是当之无愧的“棚博士”。所谓的“棚博士”,就是沿河湾镇瞄准群众需求,积极组织村里的产业大户、致富能手、党员骨干等各类人才等志愿者 ,入小入细入微地把文明“送”到群众家门口,“种”在群众心头。真正将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打造成百姓家门口的“服务站”。
沿河湾镇茶坊村村民郇升强多年以来一直以种植苹果为主,如今随着果树老化,他瞅准了大棚产业,无奈缺乏技术,听了李长平的讲解他对自己以后的日子充满了信心。“种大棚来说,比我们种苹果树又省时又省力,效益又好。以后发展大棚,再加上我们现在也有小果园,我们农民的生活水平以后就会越过越好。”郇升强说。
在安塞区,像这样的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每天都在以不同的方式上演。如今,农民茶余饭后谈论张家长李家短的少了,关心国家大事的多了。不孝敬老人、赌博的人少了,一心奔小康的人多了。新时代文明实践,已经成为安塞区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群众、教育群众、引导群众的助推器,也融入到了每个安塞人的日常生活中。
“在下一步工作当中,我们将结合安塞实际,精准对接群众需求,注重激发创新动能。在树品牌、做活动、惠民生等方面持续发力,推动新时代文明实践蓬勃发展。”安塞区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卢淑云说道。
潮涌催人进,风正好扬帆。如今,安塞区党的声音有宣讲、群众困难有帮扶、文化活动有依托、志愿服务有队伍,新时代文明实践的脚步行稳致远,不断书写着文明的新篇章。(通讯员 郝莉萍 记者 朱佳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