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4
首页 新闻 专题 重走长征路延安行 延川

太相寺里的红色印记

2019-08-12 16:58 来源:延安日报

84年前,延川县太相寺召开两次重要会议,巩固和扩大了陕甘宁革命根据地,实现红军三大主力的胜利会师,促进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而今,这里成为红色文化教育基地和影视拍摄热门地。

岁月的长河虽已慢慢流去,红色的印记却深深留在这里。8月10日下午,“壮丽70年·奋斗新时代——媒体记者再走长征路”主题采访活动来到延川县太相寺会议旧址,中省市媒体记者在这里追寻红色记忆。

来到太相寺前,推开大门,两座方正的院落连接在一起,一点也看不出这是一座寺庙。走进院落深处,一棵棵挺拔秀丽的松柏屹立在院落中央,显得庄严肃穆。

冯延东向记者讲述当年太相寺会议场景

冯延东向记者讲述当年太相寺会议场景

太相寺原名大像寺,始建于宋贞元二年。宋代至明清时期,寺院规模宏大,僧侣众多,历史悠久,声名远播。“这里院落宽阔,适合召开规模较大的会议。”看到采访团的记者们聚集前来,延川县政协文史委主任冯延东走上庙院的石阶,向大家介绍,当年太相寺会议就是在这个院落召开的。

1936年5月14日上午,毛泽东在太相寺主持召开红一方面军团以上干部会议,会议主要议题是总结东征,部署西征。毛泽东在会议上指出,东征打了胜仗,唤起了人民,扩大了红军,筹集了资金。

随后,中共中央在太相寺召开了政治局常委会议,讨论了国际关系和我党的外交政策等问题,并决定成立由李富春任书记的陕甘宁省委,由贾拓夫任书记的陕豫鄂省委。18日,毛泽东、周恩来、彭德怀在太相寺发布《西征战役计划》,决定组织西方野战军,由彭德怀任司令员兼政委,刘晓任政治部主任,下分左、右两路军。

在会议召开前,毛泽东住在农民张克让家的石窑洞里,吃的小米饭,穿着粗布衣,盖的白土布被子,经常和村民聊天,了解村里的生产和农民生活情况。冯延东通过张克让老人回忆了解到,毛主席十分注意群众纪律,无论是在老乡家用柴火,还是警卫员无意踩坏旧炕桌,都非付钱不可。开会时,会场也十分简朴,唯一的布置就是庙院前柱子上一幅醒目的对联:“顾全大局,反对本位主义;提高觉悟,反对自由主义。”

时光荏苒,当年召开会议的地方已成为文物旧址。2003年9月24日,陕西省人民政府公布了第四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太相寺旧址赫然在列。此后,市县两级政府对旧址多次予以修缮,使得旧址保存完好,为更多的党员干部、人民群众提供红色教育平台。

“当年,红军战士在艰苦卓绝的条件下,制定出了东征、西征等方针政策,不断壮大红军势力范围,最终带领全国人民取得革命胜利。在经济飞速发展的当下,我们更应该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把红色基因世世代代传承下去。”冯延东说。(记者 方大燕)

【纠错】责任编辑:许敏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