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4
首页 新闻 专题 重走长征路延安行 延川

听,那东征的号角在回响!

2019-08-12 16:58 来源:延安日报

8月10日,“壮丽70年·奋斗新时代——媒体记者再走长征路”主题采访团走进延川县,在红军东征革命纪念馆探寻当年红军东征的艰辛革命历程。

通过一段枣树林立的盘踞山路,记者们抵达了延川镇刘家山村。在这个看似不起眼的小院中,毛泽东刘家山旧居和红军东征革命纪念馆赫然在前。

1936年,红军东征西渡回师陕北后,毛泽东及其警卫、东征主力部队曾在离清水关五里地的刘家山农民刘登山家中暂住。如今,在旧居旁建成的红军东征革命纪念馆里记录了东征时的革命壮举。

记者在毛泽东刘家山旧居翻阅历史资料

记者在毛泽东刘家山旧居翻阅历史资料

在讲解员马苗的带领下,记者进入纪念馆,毛泽东、周恩来、彭德怀、叶剑英、刘志丹等9名东征革命主要将领的雕塑映入眼帘,他们列排站立,气宇轩昂,对革命充满了必胜的信心。雕塑身后是毛泽东对东征胜利意义作出的高度概括和评价:“打了胜仗,唤起了人民,扩大了红军,筹备了财物。”

在展厅里,马苗指着墙上的展板介绍道,1935年12月,陕北瓦窑堡政治局会议召开之后,中共中央指出红军行动与苏区发展的主要方向应放在黄河以东的山西和北面的绥远等省。1936年1月15日,毛泽东、周恩来、彭德怀签发了《关于红军东进抗日及讨伐卖国贼阎锡山的命令》,命令主力红军即刻出发,打到山西去。2月20日,毛泽东正式下达渡河命令,东征开始。密云遮星光,万山乱纵横,黄河上渡过民族英雄们,摩拳擦掌杀气高……战斗一直持续到5月5日,红军在山西境内转战75天,共击溃晋军30多个团的围追堵截,途经50个县,歼敌13000多人,俘虏4000多人,缴获各种枪支4000多支,火炮3门,电台1部,扩大红军8000余名,筹款30万元,先后组织了地方游击队30余支,壮大了抗日武装力量,为以后党在山西的发展创造有利条件。

东征时,战斗十分激烈,红军战士们经过浴血奋战,取得阶段性胜利,其中有一幕场景让延川县政协文史委主任冯延东捏了一把汗:在东征西渡回师时,红军主力大部分已渡过黄河,毛泽东还带领电台工作人员和一支小部队继续留在河东。“当时情况异常紧急,敌人20万大军,正从东、南、北三面压来,大家十分担心毛泽东的安全,请他尽快渡河。毛泽东神情自若地说:‘不要紧,来得及。’仍然继续工作。直到5月2日傍晚,才在延川县清水关渡河回到陕北。”冯延东神情紧张地向记者讲述当时的情形,毛泽东坐的船刚靠岸,敌人的炮火就向河上压来。红军在刘家山一带猛烈向东岸的追敌射击,掩护后卫部队强渡过河,20多条船在黄河上横渡了七天七夜后才成功上岸……

在展馆第二单元,一段大型沉浸式的场景展现了东征红军从清水关一带回师陕北的故事,延川民众支援红军,为红军捐款捐物,协助进行伤员救治、运送战斗物资的热闹场面,让大家感受当时中央红军在陕北受到的拥护与爱戴。

冯延东告诉记者,红军东征回师休整期间,延川县当地的群众杀猪宰羊、捧枣送蛋、缝洗衣服、热情慰问东征打了胜仗的红军,禹居区儿童与当地驻军联合举行庆祝东征胜利暨追悼东征死难烈士大会。同时,延川、延水两县党政军及群众团体动员青壮军干余人参军入伍,充实了部队力量。

5月21日,毛泽东、周恩来率领红军总部回到子长瓦窑堡,历时117天的渡河东征胜利结束。

“读史使人明智,通过对历史的挖掘,对红军东征历程的了解,我们仿佛听到那东征的号角在回响,看到曾经无数革命先辈在那艰苦的革命岁月里打江山,也让后来人能更加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作为一个研究延川县县域党史20多年的专家,冯延东对于东征、对于革命历史有着更加深刻的理解。(记者 李星棋)

【纠错】责任编辑:许敏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