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主要健康指标均保持在全省前列
延安市谱写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2022年主要健康指标均保持在全省前列
记者在市卫健委了解到,2022年,延安市全年居民健康素养水平提高了5个百分点,达到21.64%,人均期望寿命高于77岁,孕产妇死亡率、婴儿死亡率分别降至7.04/10万、1.00‰,较2021年分别下降49%、27%,主要健康指标均保持在全省前列,谱写了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
面对多轮疫情,全市卫健系统258个基层党组织、3533名共产党员舍小家、顾大家,在疫情防控一线勇担当、作表率,1652人次支援省内外疫情重点地区,义无反顾冲在抗疫前线,43名医务人员在防控一线递交入党申请书,战胜了前所未有的困难和挑战,最终迎来了疫情防控重大决定性胜利,以实际行动践行了伟大的“抗疫精神”“延安精神”。市卫健委因时因势动态调整优化防控政策,科学精准施策,坚决果断快速处置多起本土输入疫情,有效落实“乙类乙管”,快速实现疫情防控从“防感染”到“防重症、保健康”平稳过渡,确保延安市平稳实现疫情“压峰转段”,顺利度过流行期,最大程度保护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健康延安建设方面,延安市取得新进展。爱国卫生运动深入开展,国家卫生城市再次确认命名,荣获全国爱国卫生运动70周年先进集体称号。全省健康影响评价评估制度试点加快推进,城乡人居环境持续改善,健康知识和技能不断普及,居民健康素养水平不断提升。
延安市医改红利持续放大,外引内联效果明显,第三医疗集团完成实质性运行,第一、第二医疗集团完成中期评估,推动基层组建运行31个紧密型县域医共体,持续推动优质医疗资源扩容下沉,率先开展检查检验结果互认,累计减少重复检查9万余人次,直接减轻群众负担630余万元。
延安市加快实施建设国家和省级区域医疗中心,区域医疗服务能力不断提升。其中,全年完成项目投资6.93亿元,市人民医院、市第二人民医院改扩建项目顺利推进,11个县级医疗卫生单位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提前完成,还组建运行了市级口腔医院,市级医疗机构医教研协同推进,医疗服务体系不断完善,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步入快车道。市级医疗机构大病诊治能力持续提升,县级综合医院全部达到二甲水平,96所建制镇卫生院达到规范化标准,等级中医院创建全面启动,中医药“简便验廉”效果得到群众普遍认可,县域内就诊率保持在90%以上,大病在市级治疗,常见病、多发病在县区治疗,头疼脑热在乡村解决的就医格局初步形成。
“一老一幼”是民生保障的重点,也是卫健工作的重点对象。2022年,延安市“一老一小”服务保障能力不断提升,建成3个全国示范性老年友好型社区,建成托育服务机构79个,设置托位6593个,托位数、千人均托位数较全省平均水平提高了一倍,孕产妇死亡率、婴儿死亡率大幅下降。(记者 叶四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