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4
首页 新闻 延安 县区 志丹

志丹县:社保兜底惠民生

2020-06-18 11:26 来源:延安市融媒体中心

社保兜底惠民生

——志丹县筑牢脱贫攻坚社会兜底保障网纪实

“还是党的政策好,社保兜底政策解除了我的后顾之忧,现在我可以安心地生活了。”6月15日,金丁镇金丁村贫困户王爱芳因社保兜底过上了安稳的生活,她十分高兴地对记者说。 

王爱芳今年65岁,一直孤身一人。随着年龄增长,下地干活越来越困难,如何安度晚年,曾经是她不得不担心的问题。“年轻的时候还好,能自己养活自己,可是老了我该怎么过呀?” 

“幸亏还有政府,让我老了还能有口饭吃。”村里为王爱芳申请了五保户,现在每年可领到1万多元五保户补助金,同时还有养老金,基本生活有了保障。 

开展易地扶贫移民搬迁

低保户分到新房

社保兜底是国家为贫困人口构筑的最后一道防线,是社会救助体系的基础,在惠民生、解民忧、保稳定、促和谐等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长期以来,志丹县贯彻落实中央、省、市有关民生民政工作决策部署,紧扣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深入践行“民政为民、民政爱民”工作理念,深化民政事业改革创新,求真务实,开拓进取,确保“三排查三清零”工作取得成效。 

建档立卡户在陕果集团志丹基地务工

建档立卡户在陕果集团志丹基地务工

 1低保兜底保障基本生活 

家住双河镇向阳沟村今年56岁的王成,是家里唯一的劳动力,妻子患有严重风湿病,下肢瘫痪,儿子因意外事故去世后,儿媳改嫁,留有两个孙女,家里家外他一个人操持。随着年龄增长,家庭收入越来越有限,王成的生活也越来越拮据。 

“随着年龄的增大,我曾经对未来绝望过,但我又不得不努力撑起这个家,不然,我瘫痪在床的老婆还得人伺候,还有我那两个可怜的孙女该怎么办呀。”说到这里,王成不禁哽咽了起来。 

还好天无绝人之路,2016年村里为王成申报了低保户,如今王成家每年能获得低保资金1.3万多元。同时,包扶干部及镇村工作人员经过多次走访协商,将他由原来的出租屋搬迁至双河镇移民搬迁安置小区一套48平方米的住房内,并为他提供了公益性岗位,在镇政府做卫生清洁工作。 

“要是没有党的好政策,估计我家就等着挨饿了。现在好了,我不用担心生活的问题,还有了新房子。”通过这几年的各项扶贫政策的落实,王成对美好生活充满了信心。 

为了提升群众满意度,志丹县出台一系列措施,落实低保兜底、特困救助、医疗救助、临时救助等政策。 

志丹县农村低保限定保障标准由原来的4080元/人,提高到4560元/人。2019年,家庭财产状况符合规定的困难家庭,可在户籍所在地的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申请最低生活保障。最低生活保障实行差额救助,保障最基本的生活需求,并根据困难程度和家庭收入情况实行分档救助,分为5档救助(每人每月380元、340元、300元、260元、220元)。 

志丹县严格落实残疾人“两项补贴”制度,发放补助资金161.55万元(其中残疾人生活补贴6394人,补助资金118.33万元,重度残疾人护理补助1521人,补助资金43.22万元),2人享受孤儿政策。 

“三排查三清零”工作开展以来,志丹县民政局抽调业务骨干12名,成立了3个工作组,由局班子成员带队,深入13个镇(办、中心)督导工作落实。迅速印发了《兜底保障“三排查三清零”工作方案》《关于进一步做好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工作定期复核和动态管理的通知》《2020年社会救助兜底脱贫行动实施方案》等文件,联合县扶贫局出台了《社会救助兜底保障对象排查和政策落实工作实施方案》,及时组织13个镇(办、中心)分管领导、民政站长召开了社会救助兜底保障工作推进会,详细安排部署了排查方法步骤、排查内容,确保救助对象精准、因户施策精准。采取县镇村“三级联动”方式,对95户159人未脱贫户、4户8人脱贫监测户、30户91人边缘户100%入户核查,逐户逐人认真研判,建立排查工作台账,做到村不漏户、户不漏人。实行谁排查、谁签字、谁负责,确保排查工作取得实效,不走过场。各镇(办、中心)快速行动,分别制定实施方案,召开会议,对排查工作进行再部署、再动员。 

目前,共救助各类困难群众1582人次。今年一季度累计发放社会救助资金724.01万元,其中低保金517.1万元,特困供养资金75.6万元,临时救助资金131.31万元。 

截至目前,全县未脱贫户纳入农村低保户64户123人,纳入特困供养31户36人,已纳入低保、特困供养人数占全县未脱贫人数的100%;边缘户纳入农村低保28户86人,纳入特困供养1户1人,已纳入低保、特困供养人数占全县边缘户人数的95.6%;监测户纳入农村低保3户7人,已纳入低保人数占全县监测户人数的87.5%。 

 2 养老兜底 确保安度晚年

贫困户刘建高是西阳沟村的一位村民,今年已经是80岁的高龄,本该幸福的颐养天年,但家里的特殊情况让他难以安心养老。 

“我上了年纪,干不了活,家里本来就没有什么收入来源,我真不想再给家里增添负担。”刘建高向记者倾诉曾经的无奈。 

村里将刘建高家纳入低保户之后,现如今他和老伴每年能领取到低保资金和养老津贴有1.1万多元,保障了他家的基本生活。刘建高再也不担心给家里增添负担了。 

西阳沟村就有低保户26户47人,他们之中有很多都是年满花甲的老人。善良的老人们告诉记者,现在他们中的大部分都按照规定条件享受着低保、高龄补贴甚至五保等惠民政策,加上力所能及的种植一些庄稼和蔬菜,日子越来越好过,不会给孩子们或社会增加多大负担。 

近年来,志丹县十分关心老人的晚年生活问题,进一步健全农村留守老年人关爱服务工作机制和探访制度,全面摸清养老底数,对全县60周岁以上老年人数量、分布及其养老服务需求进行了初步了解。扎实开展特殊困难老年人家庭居家适老化改造和县中心敬老院改造升级,目前该项目正在进行前期准备。 

 3 医疗兜底减轻看病负担 

“住上一次院,三年活白干;十年努力奔小康,一场大病全泡汤。”曾是志丹县患病贫困群众的真实写照,疾病已成为脱贫路上最大的“拦路虎”。

开展健康扶贫

健康扶贫到村

志丹县义正镇义正村村民李仲生和妻儿、母亲在包扶干部韩占贵的搀扶下,来到了义正卫生院进行慢性病鉴定。李仲生的母亲激动地说:“现在的政策好,干部更好,一大早就开车把我们接到卫生院进行慢性病鉴定,还陪着我们做各项检查,现在鉴定结果报上去了,以后患癫痫的孙子就可以直接免费领取药品,这给我们这个家减轻了不少负担。” 

近年来,志丹县按照“以人为本”的救助理念,扎实推进医疗救助工作创新发展,不断完善医疗救助政策体系,在切实减轻困难群众医疗负担,解决贫困群众“就医难”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积极探索以城乡医疗保障政策为基础,整合基本医疗保险、大病医疗保险、计生医疗扶助、民政医疗救助等政策,努力提高特殊困难群众的医疗保障救助水平,切实遏制因病致贫、返贫现象。同时,该县民政局与州、县、乡定点医疗机构开通了大病救助便民“一站式即时结算”(即救助对象在定点医院住院,医院先行垫付医疗费,救助对象出院后,民政部门再予以结算),简化了民政救助程序,为困难群众看病就医费用结算提供了便利。 

4 救助兜底缓解临时困难 

张文芳是旦八镇元茆村的村民,因患有高血压、心脏病、慢性阻塞性肺气肿,是建档立卡贫困户。2017年经过20多天的治疗出院,手术医疗费共计11973.12元。在农合报销、大病保险报销后,医疗救助为其减免医疗费用11435.26元。 

“住院不用预缴费用,程序又少,没花多少钱,还把病给治了,有了健康扶贫,咱贫困户看病负担减轻不少。”张文芳满意地说。 

围绕打通社会救助“最后一公里”问题,志丹县进一步完善落实城乡医疗救助制度和临时救助制度,积极完善“救急难”主动发现机制,对陷入生活困境的群众,做到早发现、早干预、早救助。 

对于遭遇火灾、溺水、矿难等突发事件或因病、因学及其他突发事故导致家庭生活出现困难的家庭,给予临时救助。全面下沉临时救助权限,由镇(办)按照“一事一议、分类施救”的原则,具体救助标准根据困难程度按1—6个月城市低保标准给予救助。一年内同一事由,申请临时救助的次数不得超过两次。 

通过健全快速响应、主动发现和先行救助机制,充分利用“救急难”综合信息管理平台,畅通家庭经济信息核对渠道,确保困难群众及时受助。同时,下沉救助权限,由各镇办(中心)根据救助对象的实际情况,采取发放临时救助金、发放实物和提供转介服务等救助方式,不断提升救助的实效性。2019年救助各类困难群众3202户8432人次,发放救助金1015.29万元。切实做到了“基本生活”保障到位、“救急难”补缺到位、“惠民生”覆盖到位,有力地保障了全县弱势困难群体的基本生活权益。 

志丹县民政局局长曹林鹏充满信心地说:“志丹县将在不断巩固兜底扶贫成效的基础上,大胆实践、开拓创新,努力实现‘兜底、供养、救助、关爱’四个全覆盖,切实做到全面小康路上不漏一户、不落一人。” (记者 朱佳雨 通讯员 高庆荣) 

责任编辑:王爱荣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