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4
首页 新闻 延安 县区 子长

子长市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纪实

2020-06-12 15:21 来源:延安市融媒体中心

田野激荡新动能 百姓迎来好光景

——子长市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纪实

今年以来,子长市紧紧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发展目标,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总要求,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动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奋力走出一条具有子长特色的高质量发展之路。

南沟岔镇郑家湾村大棚西红柿喜获丰收

南沟岔镇郑家湾村大棚西红柿喜获丰收

  构筑产业发展新格局 拓宽百姓致富路

初夏时节,子长市史家畔便民服务中心,在燥热中迎来了一场通透的雨水,成片的苹果树喝了个饱。枝头绿叶,挂着水滴的小果相互簇拥,好不诱人。“等到秋季硕大的红苹果挂满枝头时,来自全国各地的客商就会找上门。”望着自家280亩果园,便民服务中心“甜滋滋”果业农民专业合作社负责人李晓伟满心欢喜。

“过去我们都是走粗放的传统农业发展路子,在果园中只种植苹果树,产业结构单一,每到施肥时节,还要花费一大笔钱订购化肥,时间久了不仅土壤板结,也严重影响了苹果的口感。”李晓伟回忆起前几年果园的发展情况感慨地说。2015年,“甜滋滋”果业农民专业合作社积极响应政府号召,按照“果—畜—沼—菜”的现代农业循环发展模式,建设了200头规模的养猪场,修建了50立方的沼气池,又在果园中套种黄豆、油菜等经济作物,既实现了果园绿色、循环、有机的发展,也降低了果园生产成本,实现增产增收。

在子长市像李晓伟一样按照“果—畜—沼—菜”现代农业循环发展模式的山地苹果产业已快速崛起,引人注目。“我们在抓好果园精细化管护的同时,新增山地苹果2万亩,总面积突破30万亩,并且依托陕果集团,注重苹果产业‘后整理’,打造高端果品,建成陕果集团子长现代果业物流园区、果品交易中心、果醋果干加工厂,不断延长产业链条提高产值和效益。”子长市果业开发中心主任南飞说。近年来,子长市政府运用“果、畜、沼、草、网”五位一体生态循环模式,积极推广“大改形、强拉枝、巧施肥、无公害”四大关键技术。去年,苹果总产量达10万吨,实现产值5亿元,农民人均苹果纯收入达到2500元以上,将山地苹果产业打造成全市优势产业、特色产业和富民产业。

马家砭镇东沟村拱棚

马家砭镇东沟村拱棚

目前,子长以山地苹果为主导,秀延河川绿色蔬菜、子安路沿线标准化葡萄、重耳川优质蚕桑“三个产业带”效益明显,现代农业示范园区、陕果子长现代果业物流园区、省级马铃薯示范园区、省级蚕桑现代农业园区“四个重点园区”稳步推进,现代农业产业发展格局逐步壮大。

走进子长市玉家湾镇刘来沟村葡萄大棚,颗粒饱满的紫葡萄挂满枝头,让人垂涎。“现在正是紫葡萄上市的季节,按照去年一棚葡萄纯收入3万多元来预算,今年收入要翻番。”刘来沟村种植户苗海成高兴地说。

刘来沟村是典型的现代农业的示范村,由于发展大棚种植时间久远、种植户众多,被称为“大棚村”。过去全村主要以种植蔬菜为主,现在不断进行产业调整和升级,转种大棚油桃、葡萄等经济作物。目前,全村已成功试种新品种葡萄16棚,油桃5棚。

今年,全市将新建、改建蔬菜大棚200座、拱棚500座,新栽葡萄500亩;依托蚕桑现代园区,实施规模化、集约化蚕桑示范基地项目,新栽优质桑园2000亩,养蚕3000张,加快蚕桑系列产品深加工,提升产业效益。继续抓好马铃薯百亩核心攻关田、示范基地建设,将马铃薯种植面积稳定在24万亩。同时,引进陕果集团兴办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精心打造子长特色农特产品牌,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加快陕北特色优势产业示范区建设。 

杨家园则镇石台山村大棚示范园区

杨家园则镇石台山村大棚示范园区

培育新型经营主体 壮大增收主力军

在热气腾腾的豆腐干生产车间,工人师傅们正有条不紊地进行豆制品的清洗榨磨、熟豆腐的挤压、豆腐干的烘烤……不一会儿工夫,一袋袋香喷喷的豆腐干就从生产线上缓缓滑落,这是记者在栾家坪便民服务中心十里铺村卓鑫豆腐干车间采访时看到的一幕。

近年来,子长市积极实施龙头企业壮大、农民合作社升级、家庭农场提质、社会化服务组织孵育四大工程,卓馨豆腐干厂作为其中最“年轻”的一家企业,虽然起步晚,可是发展势头足,其生产的“手撕素牛肉干”“麻辣豆腐干”等产品在延安小有名气。“我们是一家集研发、生产、销售于一体的豆制品生产企业,年产量800吨,产值达400万元,开发生产出了20多个品种,其中卓馨、秀延水系列豆制品得到了市场的认可,销售网络几乎覆盖了子长市各大超市和饭店。”子长卓馨豆腐干厂经理陈刚说。

与十里铺村发展豆腐干产业不同的是李家岔镇东方红村主要以发展新型农业产业为主。目前,村上已推广栽植早、中、晚熟7个葡萄品种,建成一座500头规模养猪场,引进母猪50头,沼气池正式投入使用,形成了以沼气为纽带的新型农业产业体系。“我们村上发展‘拱棚葡萄、大棚养猪、环保沼气’三位一体循环经济,长效产业以种植棚栽葡萄为主,短平快产业以养猪、养鸡和种植棚栽蔬菜为主,实现种养互补。养猪产生的粪便通过沼气池转化为沼液,成为棚栽葡萄的养料,实现经济循环、绿色发展。”李家岔镇东方红村党支部书记谢海林说道。

东方红村按照“蓄—菜—沼”一体化循环农业发展模式,实现村集体经济收益31.8万元,崖窑沟等4个村发展光伏发电项目受益3万余元,徐家砭村建成集山地苹果、拱棚种植、民俗旅游为一体的农业综合示范园,收益达8万元。

李家岔镇按照“巩固山地苹果业、提升设施养殖业、发展大棚蔬菜业、扩大小杂粮种植业”的产业发展思路,大力扶持新型经营主体,将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和产业扶贫有机结合。李家岔镇镇长吴宁说:“全镇种植大户、家庭农场、农业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不断涌现,为老百姓搭建了新的增收渠道,实现农村美、农村富。”

今年以来,子长市鼓励支持农民合作示范社和示范家庭农场发展,建立农户和新型经营主体利益联接机制,发挥新型经营主体带动作用,推行“互联网+现代农业”“农户+合作社+企业”模式,实现家庭经营与合作社、集体、企业经营等多种形式共同发展。优先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承担涉农项目、参与现代农业园区建设。子长市农业农村局局长魏涛说:“今年,我们要不断加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力度,计划培育市级以上龙头企业5个、市级以上示范农民专业合作社10个、市级以上示范家庭农场10个,认定初级职业农民200人。”

马铃薯示范园

马铃薯示范园

改善农村基础设施 需求导向开新篇

全长17公里的贺郑公路,是子长市玉家湾镇贺家湾村至南沟岔镇郑家湾村的一条三级公路,2019年8月,贺郑公路顺利通车。如今,开车只需要十几分钟的公路不仅拉近了两地的距离,也温暖了村民的心。

贺家湾村是全市“一村一品”示范村,全村现栽植苹果3265亩,其中挂果达到600余亩,杨三虎就是该村的苹果大户,拥有130亩挂果苹果。“以前路不好,除了平时生产不方便外,秋后苹果也比人家的要难卖一些。现在路好了,去年的苹果,客商直接上门拉走了。”提起通到自家果园的道路,杨三虎激动不已。

要想富,先修路。贺郑路惠及沿途玉家湾镇和南沟岔镇1.3万名群众的生产生活的同时,吸引了不少返乡创业群众。

“出行方便了,群众返乡创业的信心也增加了,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回到南沟岔镇,为乡村振兴和脱贫攻坚注入了新的活力。”南沟岔镇镇长白学军谈起这条路,深有感触。

郑家湾村抢抓道路改善机遇,大力发展商贸、棚栽、中药材三项主导产业。郑家湾村支部书记沈翻身说:“我们村有个体工商户150余户、大棚7座、拱棚130座、中药材140亩,这与道路的改善密不可分。”

子长卓馨豆腐干厂

子长卓馨豆腐干厂

惠民道路作为子长市改善农村基础设施的重要举措,据子长市交通局专职副书记张杰说:“我们改造了史家畔至白家坪15公里三级公路,硬化了44.2公里农村‘路肩’公路,随后将逐步完善农村道路公共服务设施运行管护机制,不断夯实农村经济发展基础。”

“以前,村里群众吃水都困难,别说浇地了,现在可好了,家家户户吃上了自来水,果园灌溉用水也彻底告别了拉、挑、驮水的苦日子。”安定镇三十里铺村第一书记杜柯告诉记者。

安定镇三十里铺村位于安定镇麻河川,距镇政府15公里处。2016年,三十里铺村被确定为贫困村,村“两委”提出了“红苹果就是金苹果”“抓党建促脱贫”口号,通过土地流转、能人带动、合作发展等形式,有效盘活了土地资源、产业资源和劳动力资源。如今,彻底改变了苹果产业撂荒、集体经济薄弱、贫困面貌落后的状况。今年52岁的李小岩就是一位苹果产业大户,发展山地苹果已整整10年,面积超过50亩。李小岩说:“我的果树挂果三年了,以前条件不好,现在果园道路硬化了,防冻设施也解决了,收入一年比一年高。”

鲜美的大棚油桃挂满枝头

鲜美的大棚油桃挂满枝头

统筹抓好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整理、保护性耕作、加快推进红石峁水库建设,3万方净水厂建成投用,实施好2万亩高标准农田、小流域治理、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农机购置补贴、农机深松整地等项目,做好病险库坝、河道清障等基础工作……一件件惠民实事,让广大百姓共享振兴发展的成果,一幅浓墨重彩的幸福画卷正在红都子长大地徐徐展开。 (记者 彭琛 通讯员 张亚宁)

责任编辑:许敏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