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4
首页 新闻 延安 县区 甘泉

走在希望的大道上

2020-05-29 11:21 来源:延安市融媒体中心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实现之年,是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收官之年。甘泉县紧紧围绕全县整体脱贫目标,精准补短板、强弱项、防风险,充分发挥“主力军”硬仗硬打和脱贫致富带头人的引领作用,不断巩固脱贫成果、提升脱贫质量。目前,全县2829户7600人实现脱贫、39个贫困村全部摘帽,贫困发生率由2016年的6.96%下降到目前的0.63%,甘泉县由此摆脱贫困的束缚,大踏步走向充满希望的未来。 

第一书记刘欣: 扑下身子 为民着想 

站在甘泉县道镇乔庄村的乡间小路放眼望去,深灰色的院墙错落有致,农民在田野中劳作,宛如一幅美丽的田园水墨画。 

近年来,乔庄村发生的不少变化都与刘欣有关,他既是村民口中的“勤务员”“万事通”也是村里的第一书记。从来到乔庄村的那一刻起,他就把村民的事当做自己的事,解决问题、发展产业,在村里总能看到他忙碌的身影。 

 转变身份做好基层工作 

“吴阿姨,你病好点没有?”“陈大爷你家今年产业发展得怎么样?”……5月20日,刘欣拿着工作日志,一边亲切地和过往村民打招呼,一边记录着村里存在的问题。 

1986年出生的刘欣,2018年被甘泉县招商局选派到道镇乔庄村担任第一书记,刚到乔庄村时,艰苦的环境、涣散的村部、薄弱的产业,让这个年轻人第一次知道自己以后肩上的担子有多重。“乔庄村是个贫困村,部分村民生活懒散,等靠要思想严重,刚到村里很多工作都不好开展。”刘欣说。想要解决这个问题,就要扭转村民的思想,他走村入户和村民谈心,了解村民家里实际情况。渐渐地,村民开始接纳这个年轻的书记,开始配合他的工作,这让刘欣觉得付出总会有回报。面对村里缺少党员活动室的问题,刘欣又和包村牵头单位县工业园区、市动检所协商,争取桌椅板凳等办公必需品,帮助完善村部建设,解决村部基础设施。“刘书记刚来时,我觉得他就是个城里娃娃、没有基层工作经验,没指望他能给我们带来多大帮助,但慢慢发现,在他的带领下,村子发生了很多变化,从最基本的村部建设到扭转村民的思想,乔庄村一点一滴地变化我们都看在眼里。”村支部书记尹向存说。在驻村的两年时间里,刘欣将自己完全融入到了基层工作中,扑下身子为老百姓办实事。 

 团结村干部增强凝聚力 

怎样加强村里党组织队伍建设,增强村里的凝聚力,调动村干部工作的积极性,这是刘欣到村后经常思考的问题。 

“村民的思想工作做好之后,村干部的思想也需要转变,过去村干部做事积极性不高,甚至有相互埋怨、相互推诿的现象。”刘欣说,这导致村里各项工作停滞不前。于是,刘欣逐个和村干部们交流想法,与他们共同分析当前村里存在的主要问题,每次工作开展前,他都会召集村干部进行商讨,再拿出合理可行的实施方案。此外,他坚持开展“三会一课”,组织村里13名党员进行政治理论学习,不断提高党员党性。 

对于村里少数阻碍工作开展的村民,刘欣积极向村里的党员和有威望的群众取经,将教育、调解结合,以理服人。“刘书记性格很好,平时工作也认真,对待村民很有耐心。”磨子沟村民小组的村民刘方荣说。 

2019年年初,他与市、县、乡三级相关部门多次协调人居环境改善工程,最终在同年7月份协调到资金200余万元,对乔庄村进行了人居环境改善,改变了以往烂墙、烂窑面的旧貌,如今,乔庄村以崭新的村容村貌出现在人们面前。 

发展产业助增收 

乔庄村由磨子沟、康庄等四个村民小组组成,全村210户663人,建档立卡贫困户45户129人,村民的主要收入来源是种植玉米和外出务工,生活艰苦。为了改变现状,刘欣多次外出考察,借鉴周边县城经验,决定动员村民发展地膜谷子。刚开始,村民不理解,认为种谷子投入大,收入未知,不愿意改变多年的种植习惯。眼看着就到了春耕时节,为了说服村民,他带着村民外出考察,在市场上了解谷子的行情,并且在田间地头给村民们介绍种地膜谷子的好处,最终在他的努力下,乔庄、磨子沟两个村民小组共种植了220亩地膜谷子。随后他多次与县农技推广中心沟通,为村民们争取到了价值6万余元的种子、化肥、地膜。“刘书记刚开始让我种植地膜谷子,我心里是一百一十个不同意,但经过他带我们外出考察,我试着种了20亩,村上不仅给我们农资,而且当年秋季就有客商直接上门收购。”磨子沟村民小组的谷农苏怀军高兴地说。在刘欣担任第一书记的第一年,乔庄村129人全部脱贫;第二年,全村人均纯收入较全县人均纯收入均提高了200余元。 (记者 彭琛 通讯员 范筱霞

第一书记白国伟: “群众幸福了,我才算把工作干好了” 

“全凭白书记帮我家建起了香菇大棚,才让我家的光景越过越好,要不然我家现在肯定支离破碎了。”甘泉县美水街道办王庄村村民张维祥激动地说。据了解,张维祥是一位普通农民,过去生活还算宽裕。2014年,儿子张永健查出患有肺癌,2015年,张维祥夫妇在为儿子看病的途中,又遭遇一场交通事故,夫妻二人身受重伤,为了看病,不仅花光了所有的积蓄,而且还欠下了十几万元的债务,当年被村“两委”识别为贫困户。

2016年9月,白国伟被组织选派为王庄村第一书记,在走访中了解到张维祥一家的情况后,积极协调美水街道办及包村单位退耕办帮他建起了香菇大棚,张维祥种了3000棒香菇。为了让他更有信心面对生活,白国伟多次邀请劳山技术员陈改琴上门为他指导香菇种植技术,2017年年底,张维祥靠香菇产业就收入了1.8万余元。 

白国伟所在的王庄村是城郊村,由金庄、王庄、董庄、袁庄四个村组成,主要以山地为主,沟深、户多、村大。全村共有农户410余户,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91户207人。由于耕地面积少,村里基本没有中长期产业,主要以养殖、劳务输出为主。 

要想当好第一书记,就得先了解村里的基本情况以及贫困户的具体情况。白国伟来到村里后,逐村走访调研,熟悉村情民意。在深入各个村组了解过程中,他看到村里45岁以上的老人及残疾人居多,大部分村民除了种植玉米、打临工以外,没有高效设施农业,部分村民以争当贫困户为荣,等靠要思想严重。面对这个现实,白国伟借助慰问老党员和困难群众的机会和他们拉近距离,倾听他们对发展村集体经济的建议,从一点一滴逐渐改变村庄面貌。 

通过一定时间的了解,白国伟明白,帮扶贫困户就要尽可能地扶志、扶智,将输血变为造血。村民们看到张维祥家的香菇产业发展得好,也纷纷有了发展香菇产业的念头。在白国伟的鼓励下,2018年王庄村香菇养殖达到3.2万棒,2019年增加到4万棒,2020年预计发展到30万棒,用于村民储存香菇的冷库也由原来的64立方米发展到现在224立方米,解决了香菇储存的问题。 

“全凭白书记的帮忙,给村里建起了冷库,要不然长时间卖不出去的香菇都要坏掉了,今年我准备再多存放1000棒。”董庄村村民董上有高兴地说。自驻村工作开展以来,白国伟关心贫困群众,用心进行帮扶,一点一滴改变着贫困村民的生活面貌,真正成为村民认可的贴心朋友。他了解到金庄烟草公司附近路面没有硬化,便积极申报“一事一议”项目,入户做村民思想工作,发动村民自筹建设资金2万元、协调县财政投资24.6万元,砖铺路面1280米,硬化通村道路2公里,维修村庄道路13公里。为了给村民营造良好的生活环境,白国伟又协调为村里投放垃圾箱24个,栽植行道松树1800株,王庄村迎坡面栽植12000株油松,修复村民饮水工程3处,极大地方便了群众的生产生活。 

“这么多年来邻居一直占着我家的菜园子,我们两家多次沟通没有结果,白国伟及驻村干部知道情况后,上门帮助我们协调,邻居归还了我家的菜园子,我们两家关系也逐渐缓和。”金庄村民小组的村民刘玉东激动地说。 

与此同时,为了调解村民之间的纠纷,白国伟和村干部多方协调和沟通,成立了民事调解委员会,累计为村里化解各类矛盾纠纷32起。如今,民事调解委员会不仅为村庄增添了一道“保护墙”,也为构建美丽和谐乡村发挥了作用。(记者 彭琛 通讯员 范筱霞)

责任编辑:王爱荣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