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4
首页 新闻 专题 2020 2020延安两会 两会文件

2020追赶超越 奋力夺取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新胜利

2020-05-08 10:28 来源:延安市融媒体中心

核心阅读

延安2020年工作总体思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来陕考察指导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聚焦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任务,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坚持以改革开放为动力,紧扣追赶超越定位和“五项”要求,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持续做好“有中生新”“无中生有”两篇文章,坚决打赢三大攻坚战,努力克服新冠肺炎疫情带来的不利影响,稳住经济基本盘,兜住民生底线,确保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圆满收官。

主要预期目标:生产总值增长6%左右,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8%左右,地方财政收入增长5%,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3%以内,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8%和9%。

1 在稳的基础上积极进取,力争经济实现量的合理增长和质的稳步提升

稳住工业增长底盘。落实有效应对新冠肺炎疫情促进经济平稳发展的16条措施,扎实推动企业复工复产达效。生产原油1550万吨、加工原油950万吨,生产煤炭5300万吨、天然气80亿立方米、卷烟32万箱、LNG130万吨,发电75亿千瓦时。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6.5%。推动煤油气化工横向耦合,充分释放产能,加快推进子长甄家沟煤矿等项目建设,开工延能化安塞热电联产等项目。启动高新区国家应急产业示范基地建设,加快延安新材料产业园和石墨烯等项目建设,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增长12.5%。

促进农业提质增效。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做好乡村振兴大文章,建设高标准农田26万亩,粮食产量稳定在68万吨。建设高标准苹果示范基地13万亩,新建改造果园15万亩。落实“菜篮子”市长负责制,新建改造设施农业1万亩。新建规模化畜禽养殖场80个。支持区域性特色种养业多元化发展。推进32个省级乡村振兴示范村建设。新建智能选果线12条、冷气库10万吨。实施“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工程,促进区域品牌+企业品牌良性互动。积极创建省级农业产业化联合体和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示范县。推广“全程机械化+综合农事服务中心”模式。加快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构建紧密型利益联结机制。

推动三产优化升级。加快全域旅游示范市、示范县创建,持续打造五大文化旅游板块,积极推进壶口瀑布、乾坤湾5A级景区创建,加快万达红色文旅小镇等项目建设。打响叫亮红色文化旅游品牌,大力发展红色研学旅行。落实恢复和促进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10条措施,开展陕西人游延安、延安人游延安活动,开发推出沉浸式、体验型旅游产品,促进红色教育培训持续升温。出台电子商务与快递物流协同发展政策措施,加快延安电商产业园等商业片区多元化发展。大力发展假日经济等新业态,有序推动各类商场市场复商复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8%。第三产业增加值增长6.5%。

做实做优做强实体经济。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做强做大国有企业,“一企一策”推进16户集团公司分类改革,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和国有资产管理机制。鼓励市属二级以下企业以股权投资、资产收购、债务重组、项目合作等方式引入社会资本,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有序推进中航油、英雄互娱上市。深入开展清欠、减负、救助、化解产权纠纷“四项行动”,拓宽中小微企业融资渠道。对金融机构借用央行再贷款资金支持地方经济发展的,市本级和所在县区财政各贴息一半。全力激发和保护企业家精神,壮大职业经理人规模。新增市场主体3万户,非公占比达到30.5%以上。积极推进“个转企”“小升规”,培育“五上”企业110户。引进一批发展前景好、质量效益高的新经济企业,孵化转化一批有潜力的轻资产企业,建立优胜劣汰清退机制,新增新经济企业100家以上,营业收入突破80亿元。

2 把重大项目建设作为推动发展的第一抓手,发挥投资在稳增长中的关键作用

高起点谋划项目。围绕国家发展战略,紧盯政策导向,强化与知名智库、咨询机构合作,精心谋划包装一批高端能化、装备制造、生命健康、冷链物流等重大产业项目,一批5G、物联网、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交通水利、农村基础设施等新老基建项目,一批补齐城乡公共服务短板的民生项目,确保重大项目接替有序、滚动发展。发挥延安政治优势,争取将补短板、强弱项、优结构、提质量的重大项目纳入国家和省上盘子,为当前和“十四五”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高质量引进项目。加快完善县域工业集中区等园区配套设施和服务功能。坚持大招商、招大商、产业链精准招商,建立完善项目甄别、评估、论证制度,实现由招商向选商、求量向求质转变,大力开展网上推介、线上招商、云上签约,再引进一批强链、补链、延链的好项目。加强招商引资项目落地服务保障,重大招商项目“一事一议”,招商引资到位资金560亿元,实际利用外资4000万美元。

高效率推进项目。安排市级重点项目354个,年度计划投资1339亿元。实行重点项目挂图作战,列出任务责任清单,推进重点项目有序开复工。积极争取中央预算内资金和省级配套资金,发挥财政资金撬动作用,调动民间资本投资积极性,争取用好各类专项债券和基金。加快延榆鄂高铁等项目前期,开工东川水厂二期工程和东绕城、黄龙至韩城高速公路,推进西延高铁等建设,建成清涧至子长等高速公路,实现“县县通高速”目标。

3 以决战决胜不胜不休的坚定毅力,坚决打好三大攻坚战

巩固脱贫成果,有效防止返贫。深入开展“三排查三清零”百日行动,加大产业就业帮扶力度,深入开展扶智扶志,统筹运用各类社会保障政策,确保剩余5062户8745人脱贫退出。按照“四个不摘”“五个不减”要求,持续巩固提升脱贫攻坚成果,用好脱贫攻坚大数据平台,跟进落实人均纯收入5000元以下“边缘户”和“脱贫监测户”帮扶措施加快建设全国扶贫经验交流基地。

聚焦源头治理,有效防控污染。加快城乡饮用水水源地环境整治,提高城镇污水处理厂运行效率,深化工业污染源废水治理,推动“一河一策”精准治污,夯实各级河长责任,促进主要河流水质持续好转。推进煤烟、扬尘、机动车尾气、挥发性有机物整治,城区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到320天以上。严守生态红线,加快矿山生态修复。健全土壤污染防治体系,强化土壤污染管控和修复,推进垃圾就地分类处置,深入实施油煤气生态环境大整治,实现油气开采废弃物集中处置全覆盖。

强化底线思维,有效防范风险。积极主动作为,科学精细防控。强化隐性债务风险动态监测,落实债务管理政策,稳妥化解存量债务,坚决杜绝违规新增政府债务。建立风险预警和应急处置机制,定期开展非法集资风险排查,扎实推进互联网金融风险专项整治,严厉打击非法金融活动,确保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

4 以“双修双改”统领城镇建设,推动城乡融合发展

促进城市外延内涵双向发力。发挥中心城区引领带动作用,推动新区、高新区、南泥湾开发区差异化发展。推进安塞加速向中心城区融合,加快子长副中心城市建设,促进城市功能向安塞、子长布局延伸。启动延安融媒体中心、新区中央商务区地标建筑建设,推进大数据产业园等项目建设,建成全民健身运动中心等项目。加快推进中心城区交通综合整治。打造北关记忆街区,完成“四八”广场、火车站周边等“双修”项目建设。有序推进老机场片区开发。推进南泥湾红色文化小镇、陕西工运学院南泥湾分院建设,建成开放大生产纪念馆和大生产风貌街区。

促进城市管理服务同步提升。推进城市科学化、精细化、智能化管理。开展政务信息系统整合共享专项行动,促进数据资源跨部门、跨层级、跨系统交换共享应用。加快推进市政基础设施建管运维一体化,增强供水、供热、供气保障能力。强力推进市县老旧小区改造,同步深化物业管理改革。加大城市环境、违章建筑、广告牌匾、第五立面、“景观亮化工程”过度化等领域专项整治力度,推进城市生活垃圾分类。

促进城乡协调推进深度融合。完善县城总体规划,全面启动县城“双修”,加快基础设施配套,分类推进县城扩容提质。“一县一策”支持各县打造1-2个特色优势产业,推进延长、甘泉全省县域经济和城镇建设试点工作。加强城镇总体设计,加快重点示范镇、文化旅游名镇建设。打造以延川、延长、宜川、黄龙为主的沿黄生态保护和文化旅游经济带,构建以吴起、志丹、甘泉、富县、洛川、黄陵为主的洛河经济带。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

5 把改革开放作为破解发展难题的关键一招,为加快发展蓄势增能

纵深推进重点领域改革。深化“放管服”改革,扎实开展政务服务标准化建设,完善“互联网+政务服务”平台功能,强力推进线上“一网通办”“掌上可办”、线下“只进一扇门”,更多政务服务事项“零跑腿”或“最多跑一次”。完善财政管理体制机制,推进融资平台转型发展,深化国库支付改革,强化财政资金信息化管理。全面完成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实施重点扶持、典型培育、集中清零三大行动。优化政府职责体系和组织结构,推动行政治理的重心和配套资源下沉。加强改革系统集成、协同高效,使各项改革相得益彰。

深入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促进科技、金融、产业、人才有机结合。建设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引导和支持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建立科研仪器设备共享平台,充分发挥院士工作站和各类研发创新平台作用。组建延安市科技资源统筹中心。新认定高新技术企业10家。加强“红色筑梦·创业延安”品牌建设,提升众创空间和孵化器服务能力,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

全方位扩大对外开放。主动融入共建“一带一路”和“三个经济”发展格局,促进各类要素畅通其流、汇聚融合。建设国家陆港型物流枢纽承载城市,开通加密城市航线航班,推进延安航空口岸开放纳入国家和省上“十四五”口岸发展规划,加快宝塔区临空产业园和新区B型保税物流中心建设,深化苏陕扶贫协作,积极承接发达地区产业转移。

6 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

巩固提升生态建设成果。落实主体功能区规划,加快实施天然林保护等国家重点林业工程,加快林分结构调整和森林提质增效步伐,营造林138万亩。系统推进山水林田湖草综合治理,加强治沟造地项目后续管理。统筹谋划上下游、干支流、左右岸,因地制宜、分类施策,开展中小河流治理、病险库坝除险加固、水源地保护。

促进资源集约节约利用。坚持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严格准入标准,强化环评约束,培育壮大节能环保产业、清洁生产产业、清洁能源产业,提高经济发展“含绿量”。坚持资源集约节约利用,推进餐厨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和无害化处理试点,建设高新区绿色建材循环利用产业园等项目,推行企业循环式生产、产业循环式组合、园区循环式改造,构建绿色低碳循环产业体系。

持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以疫情防治为切入点,深入开展农村生活垃圾治理、污水处理、“厕所革命”、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和村容村貌提升五大专项行动,累计建设省级美丽宜居示范村60个、示范样板村150个、重点达标村1000个,90%以上的村庄生活垃圾得到有效治理,基本解决农村垃圾、污水、厕所问题。探索建立有制度、有标准、有队伍、有经费、有督查的农村人居环境管护长效机制,建设美丽乡村。

7 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有效对冲疫情影响的重要着力点,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充实群众获得感。把稳就业放在首要位置,创造更多就业岗位和稳定现有就业岗位并重,健全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加大技能培训和援企稳岗力度,做好高校毕业生、农民工、退役军人、下岗转岗职工等重点群体就业创业。零就业家庭动态清零。严格落实保障农民工工资条例,坚决治理欠薪顽疾。城镇新增就业1.6万人。加强多层次社保体系建设,持续实施全民参保计划。健全统筹城乡、可持续的基本养老、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积极推动医养结合、“互联网+养老”服务和公办养老机构公建民营试点。加强残疾人、失独家庭、空巢老人、农村留守妇女儿童关爱服务体系建设,做好城乡低保、社会救助、社会福利、慈善等工作。加快市社会福利院和市殡仪馆迁建。建立健全稳地价、稳房价、稳预期长效调控机制,完善多主体供给、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的住房保障制度。

提升群众幸福感。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启动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县创建,扎实推进教育综合改革,实施义务教育薄弱环节改善与能力提升工程,基本实现义务教育阶段免试就近入学全覆盖、优质教育全覆盖。加快解决市县城区资源短缺问题。加快广东中学建设,启动市特殊教育学校、实验中学高中部迁建。发挥延安职业技术学院龙头带动作用,促进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办好继续教育。支持延安大学建设更有特色、更有水平的综合性大学。加快健康延安建设,推进市人民医院改扩建工程,组建以市中医医院为总医院的第三医疗集团。强化医疗、医药、医保“三医”联动,推进县域医疗服务共同体建设,逐步实现分级诊疗。落实落细常态化疫情防控举措,完善重大疫情防控体制机制,大力培养公共卫生人才,启动市第二人民医院迁建,补齐公共卫生短板。实施质量强市战略,深化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和放心消费创建。坚决取缔、严厉打击非法野生动物市场和交易行为。做好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终期验收,建成市图书馆等文化品牌,加大文物保护力度,建设延安革命旧址群安全监管平台,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建成“十四运会”体育场馆,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开展第七次人口普查。

增强群众安全感。深入开展总体国家安全观宣传教育。坚持共建共治共享,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畅通和规范群众诉求表达、利益协调、权益保障通道,深化信访工作制度创新,主动排查化解矛盾纠纷,推进重大决策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加强应急管理能力和专业化应急救援力量建设,完善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狠抓企业主体责任落实,着力提升安全生产监管水平,坚决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深化新时代“十个没有”平安创建,深入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持续开展网络生态专项整治,依法加强民族宗教事务管理,健全基层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基层治理体系。

责任编辑:曹海霞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