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4
首页 新闻 延安 县区 安塞区

安塞区任塔村特色种植开启农民增收路

2019-02-27 10:20 来源:延安日报

吊袋西瓜远销到外地 大棚草莓卖出好价钱

——安塞区任塔村特色种植开启农民增收路

春节刚过的黄土高原乍暖还寒,但安塞区真武洞街道办任塔村的日光温室大棚中却是春意盎然。一颗颗吊袋西瓜缀在绿色的枝叶中静待采摘,一畦畦草莓更是长势喜人,大大小小的红色果实隐藏在繁茂的绿叶间,散发出阵阵清香。

近年来,安塞区委、区政府不断鼓励农民加大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力度,促使大棚产业规模化发展。任塔村积极响应号召的同时,探索产业发展新路子,确定了集特色示范、观光采摘为一体的产业综合体,村民发展大棚水果种植与采摘。该村以特色水果种植激活新活力,推进现代农业转型升级,丰富了老百姓的“果盘子”,充实了农户的“钱袋子”,开启了当地农户的脱贫致富路。

 任海贵打理自家的大棚西瓜

 任海贵打理自家的大棚西瓜

小西瓜打开致富门

在任塔村的一座大棚里,村民任海贵正在打理自家的吊袋西瓜。宽敞的大棚中,只见一颗颗西瓜悬挂在半空中,被包裹在红色的网兜中,网兜里的小牌子上还写着“12.4”11.27”等数字编号。

“网兜里的数字记录的是西瓜授粉的日期,它就好比是西瓜的‘出生证’,方便计算西瓜成熟的时间,也让顾客更清楚每颗西瓜的信息。”说话间,任海贵已经摘下一颗成熟的西瓜,“你看,这个瓜经过75天的生长期,现在已经可以采摘了。”

任海贵种植的吊袋西瓜是他去年引进种植的新品种。这种瓜的瓜型较小,适于支架吊蔓,立体种植方式可以使西瓜全面接受阳光照射,保证通风透气,长出的瓜更甜,汁水也更丰富。

任海贵是任塔村土生土长的农民,过去依靠常年在外打工,维持家用和家中3个孩子的学费。2017年,受到同村大棚种植户的启发,他开始种植大棚西瓜。由于当时大棚的基础设施不够完善,加上自己的种植经验不足,第一年下来,种植收益甚微。2018年,任海贵多次向同村经验丰富的大棚种植户讨教、学习,平时也通过电视、手机等途径多方了解大棚西瓜的种植经验。

“每天中午气温升高的时候就要给大棚‘放风’,不然的话,棚内气温太高,就会灼伤稚嫩的瓜苗。同时,还要时常打掐一下瓜蔓,这样西瓜得到的光照就更好,个头长得也大。”看着瓜蔓上一颗颗翠色欲滴、圆滚滚的西瓜,任海贵面露喜色。

经过几个月的精心管理,2018年年底,任海贵的大棚西瓜喜获丰收。仅腊月二十八、二十九两天,他的西瓜销售额就达到了2万多元。再加上正月期间的销售,任海贵的收入已经达到了4万多元。

“大棚西瓜的优势就是时间差。临近年关,除了咱们区里的超市,就连西安、银川、甘肃的客商,也专门到大棚来收购西瓜,市场上可以说是供不应求。”尝到甜头的任海贵喜滋滋地说:“照这个市场前景看,今年我还要好好管理大棚,争取能再提高效益。”

 惠应强家宽敞崭新的草莓大棚

 惠应强家宽敞崭新的草莓大棚

小草莓带来大效益

“我家里有3座大棚,一年的收入有20多万元呢。”说起大棚种植,任塔村村民惠应强在村里可是个“行家里手”。

惠应强说,从2008年起,他就开始种植大棚蔬菜。由于种植蔬菜费时费力,再加上管理经验欠缺,几年下来,他的收入并不可观。除了家中的日常开销,孩子上学要钱、成家要钱,种植大棚蔬菜的收入已经无法负担家里逐渐增加的各项开支。

一个偶然的机会,他了解到高桥镇宋庄村一些农户种植大棚草莓,一年下来收入能有十几万元,有的甚至几十万元,就有些心动了。2018年8月,惠应强把家里的1座蔬菜大棚改成了草莓棚。他买回草莓苗,还专门到高桥镇跟草莓种植大户取经。在他和妻子的精心管护下,大棚草莓喜获丰收。

“腊月、正月近两个月时间,我们的草莓每斤卖到了60元,你说值钱不值钱?”惠应强笑着说,他家大棚草莓从去年12月份开始采摘,一直可以采到今年的6、7月份。现在的草莓供不应求,不光是给超市、水果店供应,还有不少人专门到他家的大棚观光采摘。“从今年大年初一开始,每天都有游客来棚里摘草莓。有不少游客都是全家人一起来,既能品尝到最新鲜的草莓,还能体验自己亲手采摘的乐趣。”

与惠应强一样种植大棚草莓的还有村民高成浪。他家仅在安塞区就种植了3棚草莓,加上延安市区、志丹县的5棚,8棚草莓一年的收入就达70万元左右。

“种植大棚草莓很辛苦。有的客商早上六七点就来取货,我凌晨三四点就得起来摘草莓。”高成浪一边打理草莓一边说,“平时还要一直要浇水、修剪,打理得好,草莓才能长得好,价钱才能卖得好哩!”

对于未来的发展规划,惠应强打算将草莓大棚改造升级,进行无土栽培,发展空中种植,让前来采摘的游客有更好的采摘体验。高成浪则打算向浙江等地的技术专家多学习草莓种植和管理的技术,不断提高草莓质量和产量。现在,他们的“莓”好梦想在浓浓果香中慢慢实现。(通讯员 井娜 记者 王静)

责任编辑:郑旎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