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4
首页 新闻 专题 脱贫攻坚延安在行动 脱贫攻坚我当先

惠应强种大棚:产品要让人“抢”,理念要比人强

2019-02-11 10:36 来源:延安日报

惠应强家大棚里的草莓春节前卖火了!大棚里一垄垄绿叶间熟透的草莓,鲜红娇艳,让人赏心悦目、馋涎欲滴。熟透的草莓不能久放,惠应强家120米长的大棚,产量可不少。东西好了,自然不愁卖。惠应强指着棚里采摘草莓的“客户”笑着说:“草莓上市两个多月来,每天开着车来采摘的人很多。”

惠应强采摘草莓

惠应强采摘草莓

他家大棚的外墙上,挂着一块广告牌。在这里享受了采摘乐趣的城里人会加上惠应强的微信,顺便把他的草莓发到朋友圈,吸引了更多的人来。

春节期间,记者到安塞区真武街道办任塔村采访。惠应强家的温室大棚里,绿意盎然,弥漫着草莓的清香。大棚里已有好几个人在采摘草莓。有的生怕弄疼草莓似的,踮着脚尖小心地往果篮里放;有的带着孩子,边采边吃。专门从延安赶来采摘的市民任月玲说:“现采的草莓新鲜,又甜又香,家里老人小孩都爱吃,听说安塞的草莓好,就专门开车过来了。”

“这段时间是草莓旺季,来这里采摘的游客非常多。”惠应强告诉记者,去年8月份,他开始种植草莓,到现在正是草莓第一批成熟的季节,这几天来采摘的人越来越多,他的草莓可以一直采摘到5月份。惠应强还不小心透露了个“秘密”:他家3个大棚的收入一年20多万元。

为什么能有这么好的收益?惠应强说,关键是技术和市场理念走到了别人前头。

今年49岁的惠应强,种植大棚好多年了。以前,家里的3个大棚,与周围的种植户一样,一直以种植蔬菜为主。虽说效益不错,但没赚到多少钱。

种什么才能走俏市场,不用再愁种好了又卖不好?周边一些大棚户瞄准市场,专门生产“名特优”水果的做法让惠应强开了眼界。2018年8月,惠应强把家里的1个大棚改成了草莓棚,购回草莓苗,在高桥镇跟草莓老种植户学习了技术。通过精心呵护,他家大棚里的草莓枝繁叶茂,长势喜人。一上市,行情一路看好。“现在3个大棚一个种草莓,一个种小瓜,一个种西瓜。以前种植蔬菜一年能收入7万元左右,现在种水果收入是原来的3倍。”看着络绎不绝的游客,惠应强喜上眉梢,他说自家棚里的草莓有三个好:一是品种好,叫“巧克力草莓”,个头大、香味浓、糖度高、韧性强,比“奶油草莓”硬度大,更容易运输与贮存。二是用的水好。大棚里用的水都是水库里太阳晒过的水,比地下水还好,采摘的草莓可直接入口,安全放心。三是销路好。种了草莓,再不需要自己去摆摊,游客自己就来了。

惠应强家大棚里的草莓现在还真有点供不应求,有时候一下子会来五六家游客共同采摘。过年这几天,来的人多,忙不过来,已出嫁的大女儿惠彩月也前来帮忙。惠应强家大棚草莓的走俏,让村里人分外眼热,为大棚里蔬菜销路犯愁的任三宝与记者聊天时感慨:产品要让人“抢”,理念要比人强。

尝到甜头的惠应强有了新的打算。他说:“年前我到山东、山西专门去学了草莓无土栽培技术,年后我打算将大棚升级改造,改成空中种植、无土栽培。种好的话,不仅产量可以翻倍,收入也会翻倍。游客再来采摘就不用弯腰,站在大棚里嘴一张就能吃到新鲜的草莓。”

产品要让人“抢”,理念要比人强。像惠应强一样的新时代农民,已经走在崭新的致富路上。(记者 孙文珍 干雄焱 黄志荣 贺卓 通讯员 冯青花 马志青)

责任编辑:郑旎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